榆中农民父女创作双联及精准扶贫微电影《扭秧歌》
最近,在榆中地区,一部微电影特别的火。这部微电影是榆中双联及精准扶贫微电影征集评选一等奖的作品,同时更是编剧带着真情和感激创作出来反映农村物质到精神生活变化真实生动的好故事,而这部作品就是《扭秧歌》。为什么作品会如此受欢迎,记者采访了此剧的编剧岳兴文和女儿岳程,他们父女二人讲解了剧本的创作和拍摄过程。
岳兴文出生农民家庭,一直在基层乡镇工作25年,对农村生活熟悉,对农民怀有浓厚的感情。他这次带着写剧本的任务来到后沟村了解情况,当走进村子的村口时,眼前出现的村容村貌变化使他第一视觉充满了信心。在走访了5户村民,老百姓都皆口称赞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对老百姓如同父母兄弟般亲切的感情,讲了村子里和家里发生的变化。岳兴文在了解到后沟村发生的这些变化后,他自己的感慨是:与他原来在这里工作包片时对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致力于研究榆中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岳兴文,他心里清楚,生活在马衔山一带的村庄,这里最传统的文化是玩社火。自古以来,老百姓盼望丰收后,要用玩社火来庆贺一番,人们欢天喜地舞出国泰民安,舞出五谷丰登。现在双联、精准扶贫给后沟村和村民们带来的变化,老百姓更加喜气洋洋要想用玩社火的方式来好好庆贺一番。而马衔山一带各村庄玩社火,最有特色的是原始生态的扭秧歌,但祖上留下来的都是男妆女扮,现在思想发生变化了的妇女们,争着要进社火队里加入扭秧歌的队伍,这个规矩能破吗?帮扶干部向那些陈旧的落后思想挑战,这扭秧歌也应变,落后的都要变!
针对这些线索,岳兴文女儿岳程就从马衔山一带农民的传统文化生活扭秧歌这个切入点入手进行创作,上过大学的岳程从剧本的思想性、故事性、艺术性方面大做创意,从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追求来展示,没有以单纯的给钱、给物来扶贫。围绕扭秧歌、拆旧照壁这两个主题,戏以该村妇女扭秧歌的领队赵大妈与村里社火头的丈夫赵大伯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村容村貌改造中拆“旧照壁”换“新文化墙”为辅线,讲述了发生在后沟村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该戏通过一个小故事中大大的“变”字,不仅反映了村子基础设施的改善,还透射出村民精神生活发生的巨大变革。岳兴文还创作了影片中插曲《十唱新农村》和《妇女扭起广场舞》的歌词。
在采访中,岳兴文和女儿的最大心愿是,想写出更多反映榆中县双联及精准扶贫的微电影、记录片、戏剧、小品等作品来,他们父女二人已着手将微电影《扭秧歌》改编成1个半小时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