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征程 再出发】 引来洮河清流 助推富民兴陇

27.02.2019  12:00

 

引洮工程建设历史背景

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短缺,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民生活贫困。该地区自产水资源总量4.8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91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1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是全国最为严重的干旱地区之一。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这是公元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呈报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对陇中土地贫瘠、人们生活困苦的真实描述。根据定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甘肃省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计划。1958年6月17日,引洮工程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共有12000人参加。投入劳动力10多万人,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等原因,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当年,朱德同志视察引洮工程时曾写了“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的题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甘肃中部地区人民的关怀。1962年3月8日,省委作出引洮工程彻底下马的决定,上报中央和西北局。第一次引洮工程建设以失败告终。1975年至1994年,省上和地方水利部门先后提出了多种以解决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了反复论证。

 

引洮工程规划设计规模

引洮工程分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供水工程两部分。受益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属的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405万人。引洮工程的开工建设,对解决以定西、会宁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11个国家扶贫重点的城镇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发展农业灌溉,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提供重要的水资源支撑与保障。引洮供水工程分两期建设,已完成建设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属大(Ⅱ)型水利工程,受益区为定西、兰州、白银3个市辖的会宁、安定、陇西、渭源、临洮、通渭、榆中7个县(区),解决154.65万人的生活用水,发展灌溉19万亩,一期工程批复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37.2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9.82亿元,省配套资金17.39亿元。调整概算后总投资50.16亿元。主体工程有总干渠110.47公里、干渠3条146.18公里、支渠20条256.52公里、城市供水专用管线2条47.02公里。总干渠输水能力按一、二期总需水流量建设,设计流量32 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6立方米/秒,年调水总量5.5亿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19亿立方米,配置非农业用水1.53亿立方米,占年调水量的70%,农业用水0.66亿立方米,占年调水量的30%。

 

引洮工程得到领导关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引洮河之水,济陇中之贫”,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凝聚了甘肃几代水利人的心血,陇中人民期盼已久的引洮工程,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苦求索,于2006年11月终于拉开了建设的大幕。2013年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引洮工程时语重心长地说:“引洮工程是造福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甘肃六分之一人口长期饮水困难问题,工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成,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得益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有关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指导,得益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受益区市、县(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工程建设管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和一期工程设计目标的最终实现,必将对甘肃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实施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引洮工程

2006年11月22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拉开了引洮工程全面建设的序幕,全省人民期盼了近半个世纪的“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的圆梦工程,终于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引洮工程作为解决甘肃战略性基础设施水源工程,规模浩大,全省瞩目。施工过程中遇到过冰雪天气、汶川大地震、物价大幅上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总干渠和干支渠施工方案重大调整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因不良地质灾害频发,导致工程建设多次受阻,在多方帮助下,全部得到了解决。按照“小业主、大监理”的现代管理模式,在全局只有不到80人的情况下,克服管理人员极少,困难矛盾极多的实际,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形成了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完善齐全的建管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择优”的原则,全面实施阳光招标。积极开展“大干活动”等劳动竞赛,建立现场快速反应机制,领导抓点负责制和不定期检查督促制,采取蹲点督办制,施工进度日报告制,实行约谈机制等系列综合措施,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及时研究攻坚克难的具体办法,经过精心组织、主动服务,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以“抓质量保安全,抓质量促进度”的总体思路,实现了工程质量优良,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严格执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建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经水利部稽查和省审计厅审计认为,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财务管理基本真实的反映了财务收支及资产、债权、债务情况,符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工程运行良好,信息自动化完成建设并已投入使用。

 

引洮工程助推富民兴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洮一期工程通水,向陇中的父老乡亲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惠泽苍生,荣耀大地,飞流逐梦的彩虹正在绽放缤纷和绚丽。2013年6月,引洮总干渠1#至6#隧洞首次实现通水,洮河水从九甸峡水库穿越46公里的隧洞,流入干旱已久的渭源、临洮县,使当地15万群众告别了干旱的历史,提前受益。2014年10月7日,引洮工程的咽喉工程7号隧洞终于贯通,经过数千名建设者8年的艰苦鏖战,引洮总干渠18座隧洞全线贯通,为实现全线通水创造了条件。11月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线进行试通水,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8日上午10时正,随着“试通水号令”的下达,九甸峡水库右岸引洮取水口闸门缓缓开启,经过总干渠1#隧洞到15#隧洞、5座渡槽及暗渠,安全运行35小时,穿越西秦岭和黄土高原,流程106公里,通过各分水闸,向下游4个水厂、146.18公里的3条干渠、236.83公里的18条支渠输水。清澈的洮河水一路欢歌,波涛激荡,按照人的意志,流进陇原人民的心田,滋润干旱已久的黄土地。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以来,为解决城乡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加快受益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 极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吃水条件,彻底改变了受益区群众长期吃苦咸水的现状,工程沿线及周边饮水困难群众喝上了甘甜纯净的洮河水,提高了生活质量。79岁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村民吉海鸿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喝苦咸水,真没想到,自己活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喝上洮河水。”随着陇通农村供水、会宁北部供水、榆中县配套工程、临洮东部农村引洮供水等工程建成运行,引洮一期工程供水范围逐步扩大,受益人口已由原规划的154万人增加到225.35万人。2017年2月,临洮县委县政府向省水利厅赠送了“心系民生引百里甘泉  胸怀百姓助万民小康”的锦旗,2017年9月,临洮县龙门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负责同志一行,专程到省引洮建管局赠送“涓涓细流润民心,浓浓深情显党恩”的锦旗,充分表达了广大百姓的心声。

二是 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破解了受益区因严重缺水制约工业生产发展瓶颈;会宁县农民张玉珊在2012年引洮工程通水前成立了甘富果业集团果业公司,流转撂荒土地2500亩,引进烟台富士品种,建立了果业基地。灌区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灌区土地流转为林果和蔬菜产业发展、高新技术节水和种植大户发展提供了优质水资源;2016年安定区内官镇永安村致富带头人鲁占林流转土地1200亩,采取滴灌技术栽培马铃薯,亩产6000公斤,亩收入4200元,实现了大旱之年增产增收。

三是 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引洮工程受益区群众,以前没有用上引洮水时每个家庭要有专门的劳力负责挑水或拉水,如今不再为吃水发愁,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充足的水源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产业奠定了基础;安定区内官镇、香泉镇、鲁家沟镇的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陇西县德兴乡、宏伟乡、双泉乡依托引洮水开始发展以香菇为主的菌菜种植业;2017年安定区有2万户农民告别种粮的传统产业,自发种植节水蔬菜,紧紧依靠引洮工程脱贫致富;陇西县福星镇马营湾村阳山社农民莫维军一直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不高,时好时坏,引洮工程通水后,2016年10月他利用引洮水开始养猪,对脱贫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三是 应急生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6年夏秋季定西会宁等受益区发生严重干旱,部分地区群众饮水困难,引洮工程及时加大总干渠调水流量,除了满足城乡生产生活和用水,先后向安定区境内的关川河、临洮县境内东峪沟等河道适当泄水,让沿途群众抽水抗旱,缓解了旱情,解决了农民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加强调度,充分利用弃水,为沿线生态、林带、河道供给生态用水,干渴数十年的关川河流水潺潺,绿草环绕。

回顾过去,我们无愧于时代;展望未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了这一生命工程、德政工程,我们振奋精神,鼓足信心,继续开创引洮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理工作新局面。

■图文: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