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农学杰出人物系列报道】中国冬油菜北移研究的开拓者——记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省政府参事孙万仓

19.12.2019  23:47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甘肃农业大学孙万仓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脊梁”式的人物,他在过去的30多年里,埋头苦干,拼命硬干,通过改良冬油菜的抗寒性、培育出了能在-32℃环境下生长的极端低温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把中国冬油菜种植区由北纬32度左右地区推进到北纬48度左右地区。彻底解决了历史上我国北方寒区油菜不能越冬的难题,为我国广大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万仓教授(中)在张掖调研冬油菜生长情况。

孙万仓是甘肃会宁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作物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

2019年11月下旬,我们采访了这位在农业教学、科研领域耕耘了30多年的科学家。

第一次见孙教授,是在甘肃农业大学农科楼楼道里。他中等身材,相貌清俊,言行淳朴坦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暂的交谈后,就立刻感觉孙教授的内心燃烧着一团执着的火,那是他对农学的热爱和科学探索的执着,也许正是这团执着的火,让他在冬油菜抗寒研究领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孙万仓教授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育成油菜品种16个,获发明专利1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等标准14项;先后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孙万仓教授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在贫瘠的黄土地上辛勤耕耘,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北方冬油菜抗寒研究的开拓者

孙万仓教授在永登调研冬油菜生长情况

1.他在中国首次育成了抗-32℃极端低温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解决了我国北方冬油菜不能越冬的难题。提出了“低温诱导、春播高温鉴定、杂交聚合”北方冬油菜抗寒育种方法,建立了包括匍匐生长、生长锥凹、枯叶早、根颈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糖含量高等为主要内容的北方冬油菜抗寒选择技术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了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研究品种记载标准,并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发布实施。

2.建立了冬油菜北移技术理论体系,主持了我国北方旱寒区冬油菜北移研究,使我国冬油菜种植区由北纬35°的天水周边北移至北纬48°阿勒泰、饶河等地,北移了13个纬度。为一年一熟区改传统的一年一熟为二年三熟/一年二熟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3.系统研究并提出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均最低温度、极端低温、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度为影响中国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的主要气候因子:明确了北方寒旱区冬油菜种植区临界气候条件:即最冷月最低气温-9~-10℃,冬季负积温-700~-800℃,极端低温-30℃,从而创新了前人提出的最冷月最低气温-1~-5℃、冬季负积温-423℃、极端低温-30℃的结论。并通过对北方冬油菜越冬研究,结合地理特点、生态生产条件和多年试验示范验证,制定了北方冬油菜种植区规划,为北方冬油菜生产及作物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4.研究探明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两短一长”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秋壮春发的栽培技术,并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发布实施,成为指导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栽培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支撑技术。

5.首次在我国开展了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研究,建立了包括形态学、春化率及春化指数、半致死温度鉴定、越冬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体系;提出将北方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划分为超强抗寒、强抗寒、抗寒、耐寒等四个类型,建立了四个类型的抗寒技术指标;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冬油菜抗寒鉴定技术标准。

6.研究证明冬油菜抗寒性为诱导性表达,克隆到BnAPX等抗寒相关基因8个。为北方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和抗寒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7.在十字花科油料作物芸芥、白芥、白菜型油菜等4个自交不亲和种中获得了自交亲和突变体,其中芸芥、白芥自交亲和突变体为首次在该种中获得。

8.首次对我国芸芥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划分为羽状裂叶和全缘叶两大类型;鉴定出和田芸芥为我国芸芥新栽培类型;克隆到芸芥果胶酸裂解酶(PL)基因。

北方冬油菜北移研究的践行者

孙万仓教授(左2)在油菜试验田探讨油菜生长情况。

孙万仓一直从事油菜改良研究,先后育成了陇油1号、陇油2号、陇油3号、陇油4号、陇油5号等系列春油菜品种,这些品种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育成的优质单、双低春油菜品种,对解决当时春油菜的品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起,他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了北方冬油菜的抗寒研究上。冬油菜的枯叶覆盖地面可以防止土壤风蚀和减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其次,根深的冬油菜根系庞大,能够分泌多种有机酸,改良土壤。第三,冬油菜产量高、含油率高、成熟早,对改革北方地区的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与农业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冬油菜四月开花期很长,具有观赏价值,且可促进养蜂业发展。因此,冬油菜在北方农业生产中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春油菜。

孙万仓面临的问题是:河西走廊及北纬35°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干旱,没有冬油菜种植的记录,即使国内外最为抗寒的陕西关中油菜和欧洲油菜也难以在兰州以北和河西走廊越冬。一无资料二无种质资源,进行冬油菜抗寒研究的难度之大可以想象。面对如此困难,他没有退缩,在“一穷二白”之中开始了探索……

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

孙万仓经过不断探索研究,他采用“低温诱导、春播高温鉴定、杂交聚合”的方法,把分散在不同群体中的优良抗寒、抗旱基因聚合了起来,经过一代一代的优选改良,使适应北方严酷寒旱生态环境的优良抗逆基因库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创制出世界上抗寒性最强的冬油菜种质,育成了陇油6号、陇油7号等一批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这些品种抗-32℃极端低温,抗寒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我国北方寒区冬油菜不能越冬的难题,结束了北方寒区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历史。与此同时,他研制出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秋壮春发栽培技术”“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研究品种记载标准”“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并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发布实施,成为指导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科研生产的重要技术理论依据。

2007年,孙万仓提出北方旱寒区冬油菜北移的重大课题。2013年,他培育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在甘肃中部、河西走廊,新疆、西藏拉萨、宁夏、青海、陕西靖边、山西、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饶河等地成功越冬,取得良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域由北纬35°的天水周边成功北移至北纬48°阿勒泰、饶河等地,原来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油菜新产区。

冬油菜北移让冬油菜成为我国北方的“新型”油料作物、生态作物、景观作物、蜜源作物,对提高北方土地利用效率、增加食用油生产、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万仓培育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在我省及新疆、西藏、青海、陕西、宁夏、山西、北京、山东、河北、天津、吉林、黑龙江等地已累计推广4000万亩,新增纯收益上百亿元。在提高北方旱寒区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方旱寒区耕地5.5亿亩左右,冬闲地达3.5亿亩左右,宜种冬油菜耕地近5000万亩,相当于在国家不投资1分钱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冬油菜可新增播种面积2500万亩左右。北方冬油菜北移的研究,为北方农业发展开拓出了新的格局。

我国冬油菜抗寒研究登上国际舞台的推动者

孙万仓教授在实验室查阅冬油菜资料。

冬油菜北移产生了巨大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的研究应用,拓宽了中国油菜研究的领域,丰富了油菜研究内容,同时为其他喜温作物北移提供了借鉴,引起国际油菜届的瞩目。

1991、1999、2010、2015、2019年,孙万仓曾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捷克、德国出席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国际油菜会议,2001年作为中国政府外派专家在伊朗国家植物改良与种子研究所从事油菜改良研究,2008年9-12月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从事白菜型冬油菜改良研究。

孙万仓的冬油菜抗寒研究先后在2007年、2019年在武汉、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二、十五届国际油菜大会上作了“冬油菜北移”及“STM和CUC2基因对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生长锥分生组织的调控”的学术报告,在国际上引起重要反响。2015年起他先后与法国、美国等国科学家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

2019年,孙万仓发起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冬季覆盖作物会议”。国内外80余位科学家聚集兰州,研讨冬季覆盖作物的发展大计,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冬油菜抗寒研究受到国际舞台的瞩目和称赞。

热爱陇原践行家国情怀的建言者


孙万仓教授(右)和加拿大专家沈文云先生在景泰调查冬油菜返青情况。

2011年,孙万仓被聘为甘肃省政府参事。他积极关注陇原经济建设,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2015年,他提出了“关于油菜生产纳入旅游产业链的建议”。省委研究室《智库专呈》刊载了他的报告,并提交省委常委会,对推动甘肃的乡村旅游、油菜产区农民增收、脱贫产生了积极作用。针对甘肃省地膜污染问题,他提出了“关于加强治理地膜污染的建议”,省委书记林铎高度重视并批示:“请省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并刊载于省委办公厅“甘肃信息-决策参考”,为推动甘肃地膜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2017年11月,省委召开的“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上,孙万仓代表参事室以“在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下谋划甘肃发展”为题作了大会发言,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同志分别作了批示,并被采纳、吸收到省委的《2018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中。2018年主持了省政府参事室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上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研工作。2019年他撰写的《关于建设“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创新与示范园区”的建议》刊载于省委主编的《调查与研究》。

孙万仓为我国冬油菜抗寒研究及冬油菜北移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冬油菜北移的拓荒者、开拓者。组织上给了他很多赞誉。199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当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12年,荣获“感动甘肃•2012十大陇人骄子”称号;2014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评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同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8月,受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在北戴河休假,期间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接见。然而孙万仓从来没有自满,他觉得荣誉有时候是压力,只有不懈的工作,才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

孙万仓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一个坦率淳朴的人,一个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勇敢登攀的人。

新闻链接: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9/12/19/0173162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