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我们不怕败类,就怕败类成风气

13.10.2014  02:13

    今天,川美教师王某因为对两名女学生的失范行为被处罚,也掀起了一轮关于师德的讨论。事实上,关于一个群体的道德规范,我们不怕出现个别败类,怕的是败类成为风气。

    这一事件原本充满了炒作“槽点”——“退休教师”“年过半百”“大庭广众”“两名女生”,而且“有图有真相”,事实上它也确实因此登上了头条。但耐人寻味的是,公众普遍反映不是“天呀”,而是“瞧,又一个”;不是震惊,而是“意料之中”和“见怪不怪”。

    这说明一些教师道德滑坡、底线失守,已成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屡屡出现的学术造假、招生腐败和不雅事件,让公众承受力饱经锤炼,以至于一名退休资深教师同时对两名女生干糗事,也不足以让我们感到愕然。

    师德的滑坡,是全社会心灵上的霾。我们不怕偶然冒出的败类——任何行业都难免有个别不肖之徒,就像山泉里夹杂的砂,虽然刺痛肌肤,但我们有能力消解;我们怕的是败类成为风气,怕师德不彰成为现实潜流。

    事实上,对于个别高校教师来说,“为人师表”已成迂腐的“大道理”,他们私底下已形成一种小风气——不必注意和异性学生接触的方式;二者的关系是个人私事,甚至是可以在小圈子里分享和吹嘘的“韵事”;质疑师生间的不当关系会滋生学术腐败和不当交易,是“想多了”,是“大惊小怪”。

    由此就不难理解王某的辩解路径,他认为这是私事,只是“泛师德事件”,用手掌和嘴唇对女学生“又说又哄”很正常——丑行已不被认为是丑行,而被拿来当作辩解的理由,就像用大尾巴遮住脸,辩称自己真不是狼。

    最近教育部出台“七条红线”,严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王副教授这次算“撞在了枪口上”,被处理也是必然。即便这仅是“个人风格”,还没有达到性骚扰的程度,但也超出了常人理解的“正常师生关系”的界线。尤其是面对学生明显的抗拒,老师的行为更显失范,“画面太美”不敢看。因此受到从重处理,也不能算冤。

    由此事也可以看出,出台有关师德的相关规范十分必要。但同时,我们不仅需要划出类似的法规“红线”,还需要明确日常行为的边界和规范。例如对学生“连说带哄”交流的界限在哪里?教师的何种行为可认为是越界和不正当的?该承担怎样的后果?希望有更充分的讨论,更明确的共识,让“狼老师”彻底失去藏身之地。清扫师德败坏的霾,我们不能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