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平关《流体生命》
世人有一句话:“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虽然说的很是通俗,倒实在有理,可若将里面包含的深意道明,却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是的,或不是。吴平关的摄影作品《流体生命》,从命名上看去,那自然是气的相,与人以及时空的运转也都联系的极为紧密。关于这一点,他在撰文时已进行了透彻巧妙的叙述,确无重复的必要,我现在所想谈的,单是自己读他的此组影像时情感上泛起的涟漪罢了。
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流体有两类,气的存在原本听不到看不见的,但借助于尘埃扬起流云漂浮的当儿又是能够感知的,这可以风作特指,亦可以托之咏怀,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就十分典型,李商隐曰东风无力百花残,更具文人的滋味。可惜近数十年来太是钢筋水泥氛围了,大家的神经已然变得不再敏感,未免与地球村(宇宙间生命体之一种)的此类少了适宜的趣味触动,所以经常涉及的话题,应该还有别的东西,推想起来,大概是液体般的水流和在一定的沸点下转化成流体的固状物吧(尽管我对气的描述,虽然根据的是物理学的概念,终究非职业者所言,故不周详或欠妥的地方是免不了的)?那么吴平关的《流体生命》拿照片为载体,取若干幅古代洞窟壁画呈流动态的线条,色彩,笼罩在上面的朦胧气息,则不可以物理现象相绳,因为他逐渐开始探寻只为一口气活着的自己,同过去现在未来难以捉摸的旅途上大约有的某些神秘关联(神秘只是说不可思议,并不是神怪,二者区别自明,像生殖的事是神秘,说生殖由神灵主持就是神怪了),如气象流动的不确定性,肉体生命的完结是否跟镜头里的壁画似的又以别样的灵动貌存在着,——作壁画的人早没了踪迹,其生命凭壁画得以延续。他似乎在先前影像的十字街头徘徊久了,意欲营造自己的一座纯粹艺术化的临街的塔,免得与太多的人拥挤到一个方向过于劳累,正是当然的。再者,吴平关将壁画移植到数码显影里让人了解,赏识,我试想其本身改变了壁画的特性且形成了新的特殊的流动形式后,难道对于生命是一种具象的演绎么?这未必然。它就一定深不可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创作者要那么拍,为什么还起名叫《流体生命》,岂不是言不由衷么。那也未必然。唯其原因,除以上的部分,是他遭离了荼苦的经历对人生似幻化略陈的思想投影,不过这类慨叹并不独有,千年前东晋的陶渊明写的诗可作证,题曰《形影神赠答诗》,云: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附记
近读周作人《雨中的人生》上录《习俗与神话》一文,有这一节话,可助我们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吴平关创作《流体生命》的心绪,云:“我们第一见到的是那一种渺茫混杂的心境,觉得一切东西,凡是有生或无生,凡人,兽,植物或无机物,似乎都有同样的生命情感以及理知。至少在所谓神话创作时期,野蛮人对于自己和世间万物的中间并不划出强固的界线。他老实承认自己与一切动物植物及天体有亲属关系,就是石头岩石也有性别与生殖力,日月星辰与风均有人类的感情和言语,不仅鸟兽鱼类为然。”虽论的是野蛮人面对自然时那时的心理状态,至今学者多承其说自不待言,但视万物都具生命体都应以爱相待这一点上,也才是近些年社会群体谈的最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