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校学子做公益关注妇女扶贫 获财政立项支持

14.05.2017  02:42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耿亚敏)由兰州大学联合多所高校“文化行者”团队共同策划发起、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申报的《少数民族妇女能力建设与精准扶贫“母亲的艺术”示范项目》近日获批2017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C类)立项。

  “母亲的艺术”旨在基于参与式社区开发思路和协助地方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尝试支持青年志愿者和“种子社会工作者”深入甘肃10个偏远农村社区,面向妇女开设基础技能培训、社区公共文化活动营造、特色民族文化产品及服务挖掘与开发扶持等工作,预计将有超过400名农村妇女和1000名儿童通过该项目得到可持续能力建设以及综合福利改善。

  甘肃偏远贫困地区,大量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在生活条件及心理关怀等多方面亟需改善,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重点攻坚的内容。而依据部分社区调查和联合国妇女署专业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显示,妇女、儿童是当前社区发展及福利提升“自助”工作最可能的参与力量。加强妇女能力建设及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对于改善偏远地区农户经济条件、提升儿童教育机会和质量、活跃社区公共文化等都有显著作用。

资料图。图为举办“妈妈课堂”讨论信息传播、家庭管理等内容。 邬文轩 摄

  2011年,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率先在甘肃文县铁楼藏族乡实施“白马藏族妇女能力建设与文化传承示范”项目,带领白马藏族留守妇女重修公共文化空间,举办乡村民歌赛和社区故事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开设“妈妈流动课堂”普及文化常识和儿童教育理念,协助家庭修建民族特色旅舍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后,参考白马藏族社区工作,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高校“文化行者”团队陆续加入,在甘肃临夏、甘南、平凉、兰州等地农村社区开设“土族妇女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教育与推广应用示范”、“少数民族传统食品及农产品推广及妇女福利提升示范”等一系列社区服务工作,将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创意与社区实际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项目负责人张瑞菊介绍,此次获批立项的“母亲的艺术”也是广泛征集大学生公益创意而设计的示范型项目方案,重点瞄准被“隐蔽”的留守妇女群体及其在儿童教育、社区公共文化营造、文化资源持有及经济活动活跃等方面的作用。

  根据执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张瑞菊表示,他们将不断总结,期望在偏远农村地区为参与型社区发展模式探索更多可行的项目经验,也为“精准扶贫”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贡献志愿服务与社会参与层面的力量。(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