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老厂房保护"工业遗存"为创客提供"造梦空间"
中新网兰州8月13日电 (记者 崔琳)地处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兰州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其前生为兰州木器厂,曾因铸造人民大会堂沙发蜚声全国。现任董事长祁勇盛,在保护厂区内珍贵工业遗存的基础上,于2013年将老厂房改造为集“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智慧园区,成为了创客们名副其实的“造梦空间”。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园区看到,不论是用废旧机车做成的艺术装饰,还是刷着各类涂鸦的大型汽油桶,都让该产业园弥漫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祁勇盛告诉记者,目前,该园区已重点引进了文化、体育、旅游、创意、广告等行业的240余家企业和创业团队,带动千余人就业,并在2018年一举扭亏为盈。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建成使用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群活动中心,还接待参观访问团超过100批次、3000余人,举办各类活动数十余场次。
不仅如此,园区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广告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产业集聚型工业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三级众创空间”“甘肃省科技创业孵化协会会员单位”等。
图为祁勇盛工作照。 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供图“众所周知,兰州木器厂有过非常高光的时刻,正是由于各种光环和名誉,它生产的家具有很繁琐和高超的工艺要求,因此成本高,设计理念亦难转变。”祁勇盛告诉记者,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后,厂里生产一把办公椅成本为800元左右,但市场销售价仅200元,企业日渐走向瓶颈期,最终破产。
谈及与兰州木器厂结缘的缘由,祁勇盛讲述,当年被市场淘汰后的兰木,一度跌入谷底。而他们家祖辈从事房地产开发,该厂企业家属楼恰好是他父亲参与建设的,可以说是父亲和老企业之间的“交情”为并购奠定了基础。于是,就算是债台高筑的创业期,祁勇盛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兰木。
祁勇盛“接手”兰州木器厂之初,赚来的租房费依照并购合约为园区还债和给职工发放工资后,所剩无几,又赶上当年棚户区改造,企业转型迫在眉睫。祁勇盛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即:把人气先聚集起来。他通过前期走访北京798等创意产业园,在保留原有厂房遗存的基础上,完成既有建筑物的外装饰工程,又以甘肃地域优势和甘肃民族文化为核心,突出甘肃兰州特色,建设了非遗文创馆、民俗馆等,还建设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文旅驿站和文化客栈等公共服务空间和服务设施,并将“兰木”更名为“岚沐”。
兰州祖厉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住产业园的企业。负责人王鹏告诉记者,近几年苦于资金压力,在该企业举步维艰时刻,他受到产业园的房租减免和车辆支持,这才用省下来的资金购置了国际顶级的纪录片制作设备——RED8K摄像机和打造了完整的8K后期制作平台,先后为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制作《消失的冰川》,制作了纪录长片《新无人区》,作为中国对外输出优秀纪录片,连续三年在欧洲巡播以及纽约野生动物电影节开幕片《拯救雪豹》等等,可以说是产业园为他提供了“造梦空间”。
祁勇盛认为,特色入驻企业的文创产品也是产业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它的设计通过近现代手法的结合,将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遗产等相结合,有机地融入到旅游产品当中,不仅能让外来游客体验到当地特色,还可以更好地打造旅游消费新领域的重要内容,更是传播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于是,园区注重帮助创业型企业孵化成长,解决创业者的发展困惑和融资困难,旨在让初创青年大学生吃下定心丸、赢得新机遇。比如:当时,园区内的花屿森林工作室在创业初期遇到运营困惑,及时向园区表达了诉求。园区创新性地提出:对于在广告业方面具有较高业务修养且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初创企业,给予一年房租全免的扶持政策。如今,花屿森林工作室设计的“吉祥娃娃”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肯定,工作室发展如火如荼。
就这样,祁勇盛率领的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通过自身努力,人气也越来越旺。如今,厂区内已经没有空缺的房屋了。主打舞台灯光音响产品的创意企业老板贾成龙告诉记者,他选择在此创业,不仅因为产业园能够为企业让利,有着轻松的氛围,更因为这里“筑巢引凤”带来很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进步,传递正能量。
在帮助园区企业壮大的同时,祁勇盛还十分注重社会担当。去年,疫情暴发以来,他迅速组织公司党员成立了“岚沐产业园党员抗疫先锋队”“岚沐产业园抗击疫情志愿者服务队”。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岚沐产业园作为抗疫物资中转站,及时承担着为抗疫一线阵地进行物资的梳理和转运任务。
祁勇盛透露,下一步,该产业园将利用甘肃地域优势和红色文化优势,以创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为目标,弘扬甘肃红色文化,充分利用黄河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度挖掘甘肃的绿色、红色和民族文化,打造民族传统文化产、学、研基地,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