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精准宣传夯实发展“软实力”

29.12.2015  12:47

  12月27日,天寒地冻,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内人头攒动,兰州牛肉面动漫形象征集大赛决赛正在举行,一幅幅创作精美的动漫形象作品吸引着大家冒着严寒驻足观赏,经专家现场严格评审,参赛作品“牛顽顽”荣获一等奖。兰州吾穆勒牛肉面经理张煜高兴地说:“有着百年历史的兰州牛肉面终于有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作品,这对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世界无疑开了个好头。感谢兰州市委宣传部办了件大好事。”

  回眸即将过去的2015年,这样的大事、好事还有许多。

  今年以来,兰州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倾力打造城市发展软实力。兰州市委宣传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精准宣传,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兰州新区建设、精准扶贫双联行动、3341项目工程、五城联创、黄河风情线建设、重大节会赛事、治污染畅交通等重点工作,精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领时代话语强音,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宣传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全时段进行宣传报道,深度展示兰州发展新成果,鼓舞市民信心、提振干群士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极大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凸显城市优势、彰显城市精神,使城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古老的金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把握“主旋律”唱响时代话语强音

  扶贫攻坚、双联行动无疑是兰州市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为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及双联行动,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各部门攻坚克难的经验和做法,激发和凝聚全市上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力量,今年4月,兰州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开展“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大型双联主题宣传活动,包括征文、演讲、摄影等比赛。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网络投票达到85万多人次,收到征文1600余篇,有220幅(含组)照片进入摄影比赛决赛。

  为向全国人民表明兰州市以民生为重,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整体战的决心和信心,继1月初在《人民日报》A13版以特刊形式全面反映兰州治污成果之后,3月5日《人民日报》A11版两会特刊以《治理雾霾要转变脑筋》为题,再次聚焦兰州大气污染治理。6月5日,《光明日报》推出《兰州:摘下“黑帽子”换上“蓝帽子”》专题报道。省、市各大新闻媒体陆续对兰州治污工作进行重点关注报道。12月3日下午,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首次冬日航拍兰州暨手机摄影大赛活动正式启动,以崭新的视角呈现出兰州近年来在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兰州市荣获巴黎气候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后,经过中央、省、市媒体深入报道,向社会各界表明兰州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以及向世界发出绿色发展的“兰州声音”。

  在今年的城市形象宣传上,兰州市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完成了兰州外宣图片库、影视库、对外新闻素材库和外宣品制作中心等“三库一中心”项目,为新闻媒体提供了科学、权威的新闻线索和选题。不断开拓对外宣传新思路、新渠道,巧借平台扩大外宣。借“路”扬名。围绕兰州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策划举办“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中韩雕塑邀请展”等活动;借“面”扬名。提出以百年牛肉面为载体,网上宣传推广展示与线下“十个一百”主题活动共同发力;借“赛”扬名。利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5周年契机,组织拍摄《兰马五周年》纪录片,全面宣传赛事新亮点,反映城市新变化;借“会”扬名。利用在兰州召开的催化技术产学研论坛、在北京举办的江隆基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等机会,向与会专家和知名人士宣传兰州形象。

  配合“工作落实年”行动,组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进行监督报道。兰州市广电总台开办的《落实进行时》栏目,紧盯各部门责任清单,跟踪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以深度调查、观察提问以及听众、网友互动等方式,多媒体、全方位呈现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为兰州市开展“工作落实年”行动的“展示台”“监督台”“曝光台”。截至目前,《落实进行时》已播出29期节目,29家单位走进直播间,接到听众问题642个,微信网友留言173条,“记者调查”94条,“媒体观察团”问题38条,“特约观察员”问题26条。

  “今年兰州市的宣传活动声势大、效果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宗诚说。

“三业”并举共推“华创区”建设

  兰州市“三业”并举,全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保护传承“祖业”。兰州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全面完成文物信息数据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共上报文物信息数据11893条,完成藏品总数的100%。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五泉山建筑群太昊宫古建筑维修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公布了第三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兰州市有4个国家级、26个省级、77个市级、173个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36人,市级传承人123人。

  健全完善“事业”。扎实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乡村舞台”和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三下乡”和各种文化惠民活动360多场次,惠及农民群众近20万人次,辅导培训农村文化骨干2600余人次。积极实施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和延伸拓展、“书香陇原”全民阅读、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和文化集市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继举办2015年新年音乐会、第六届“舞台精品、奉献社会”公益演出月活动、第十三届春节文化庙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暨第七届兰州社区艺术节等10多项系列大型群众文化节会活动,吸引参观、参与群众百余万人(次)。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做强做优“产业”。制定《都市文化产业区规划纲要》及相关配套文件,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创新扶持政策28条。《规划纲要》确定10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其中35个续建项目、70个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160.61亿元。35个续建项目中,飞天文化产业园等29个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完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58.51亿元,目前已完成7个。70个新建项目中,已有明确投资主体的51个,需要招商引资的19个,计划年内开工项目9个,目前已经开工7个,计划总投资15.66亿元。截至第三季度,兰州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39.84亿元,增速15.82%、占GDP比重2.64%、法人机构数3099家、从业人员46423人、资产额212.13亿元。预计今年兰州市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20%,总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三甲以内。(记者侯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