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要控烟还需双管齐下

01.06.2015  03:37

    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烟草的危害众所周知。烟草烟雾是造成肺癌、心血管病、脑中风、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二手烟雾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有害于妇女和儿童。

    但是,根据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兰州市烟草流行现状分析报告,在“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兰州市人群的高吸烟率以及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公众对烟草危害及二手烟危害的认知还不够,使人群处于较高的二手烟危害暴露公共环境,特别是餐厅、公共交通场所为我市公共场所中二手烟危害暴露的重灾区。

    其实,我国不少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地方控烟,甚至把办公室等室内工作场所也纳入控烟范围。公共场所控烟标志随处可见。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至今没有哪座城市敢宣称自己是无烟城市。当然,兰州也不例外,备受社会关注的《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自2014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按理说兰州市控烟条例是中国西部最严格的控烟立法。但在实施一年后,兰州市公共场所的控烟效果并不好,一些餐厅、酒吧、棋牌室及出租车等公共场所依然是烟雾缭绕。对症下药,方能见实效。兰州出台的最严控烟条例,算是在控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

    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许多兰州市民的吸烟陋习,一方面要加强控烟条例的执行力,另一方面,除了法规约束还需要对“无烟文化”更广泛的宣传,但目前许多关于“吸烟有害”的研究或说法,很难真正说服人。比如“被动吸烟有甚于吸烟者”,在一些人看来,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如此一来,他们会对自己是烟民不以为然。的确,缺少文化内涵的说教,在“影响深厚”的“吸烟文化”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诸如“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烟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等等,我们又如何说服人们少吸烟乃至不吸烟?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对“无烟文化”进行发掘、倡导。毕竟,控烟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影响市民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最大限度的采取各种方法,来促进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素质,是要靠提高市民的思想觉悟,促使市民主动控烟,是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什么事都要靠惩戒才能解决。

    公共场所控烟的确不容易,但控烟事关公众健康,所以必须坚持不懈地稳步推进。而我们的政府部门更应该看清现实状况,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依靠法律的力量,通过普及“无烟文化”,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最终让控烟出效果。同时,要很好的落实控烟条例,还离不开全民监督,让随意吸烟者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建设全民健康的无烟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