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起文化交流和文化推动的角色

14.11.2014  04:44

    日前,甘肃省图书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此次原址扩建面积为2.5万平方米,投资规模1.6亿元,占地6600平方米。扩建工程完工后,新馆主要承担普通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功能,原有建筑(老馆)主要承担少儿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和保护、图书采编等功能。扩建后的省图公益文化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全面的提升。(相关报道见11月13日《兰州日报》二版)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省图书馆,对兰州人来说是一份难得的文化记忆。学生时代,笔者也和许许多多的读者一样,喜欢泡在省图宽敞明亮的自习室里复习,或者在自习的空隙中间去阅览室换换脑子。再后来,省图就是真正阅览书籍的宝库,那时候,图书馆真的是一个高大上的去处,似乎自有一种默默的庄严感在无声的熏陶着进来的每一个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在这份无声的庄严中静静的滋养。

    但是,真的要承认,这种感觉已经逝去已久了。现在,读书成了奢侈品,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成为寄居网络的“电子蜗牛”。当然,这无关对错,而是时代前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好像随身携带了一本百科全书或者微型图书馆,科技的进步,正促使人们放弃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传统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利用计算机网络几乎可以解决日常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而如果去图书馆,还需要经过“麻烦”的手续,便利性和时间成本都毫无优势。虽然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对普通人而言已经日渐式微,但要承认图书馆仍然拥有强大地信息资源和专业数据库优势,一些在互联网上不能完全公开查阅的资料在图书馆可以实现。例如,当查阅一些公开发表的杂志或学术论文、或者是一些专题研讨会议的会议成果,如果用户在自家互联网上查阅时,就会受到限制,由于公共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互享,读者完全可以实现免费查阅。因此,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图书馆最好的选择就是融入互联网。

    扩建后的省图,目标是要继续与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同步,保持一级图书馆和甘肃省中心图书馆的地位,建设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数字图书馆。扩建工程完工后,省图书馆将拥有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数字资源服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维护等系统。电子信息终端遍布所有服务区域,网上读者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设备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网络信息服务。

    当然,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入互联网发展,确实能给公共图书馆一个全新发展的平台。但仅仅把图书馆当做网络阅览室,还是有些太单薄了。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图书馆其实可以扮演“公众交流场所”的角色。几年前,纽约公共图书馆才斥资3亿美元进行了全面改造,所有老旧图书被转入地下库房,该图书馆馆长安东尼·马克斯对此解释道:“我们想把地上区域给人使用,而不是用来储藏图书。”改造后纽约公共图书馆运营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区项目、商业活动、语言培训以及教育项目,并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以及电子图书借阅。而自2009年以来,纽约公共图书馆用于电子书的预算规模翻了两番,斥资100万美元采购了4.5万册电子图书。现在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更像一个庞大的网络教育中心,能向世界任何角落、不论多么贫穷的人提供书籍。

    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不应该是一个庄重寂静而富于历史感的令人心生敬意的博物馆。正如安东尼·马克斯所言:“在洞穴中与电脑为伴的孤单生活并不适合我们;我们需要走出门来与人交流。”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还应该承担起文化交流和文化推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