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全面开启“拆墙透绿” 拆掉权力围墙

29.03.2016  11:48

湖南长沙全面开启“拆墙透绿” 拆掉权力围墙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据媒体透露,去年4月起,长沙全面开启“拆墙透绿”工作,要求区县政府自拆围墙还绿于民,并完善相关便民设施,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围墙拆除后,长沙县委政府机关大院与一街之隔的“星沙文化广场”,成为该县最大群众休闲广场的一部分。

  还绿于民是件好事,然而,在政策执行之初,市民不理解,认为是“作秀”,仅仅是一个噱头;机关干部也不认可,认为机关大院的围墙没了,外来车辆全都停在政府院内,安全没有保障,管理难度增加。

  说政府自拆围墙是“作秀”,或许是因为以前改善民生的大手笔比较稀罕,或者是做了好事总喜欢登上道德制高点,有些顾盼自雄。老百姓总怕有关方面拿出拍百集连续剧的架势开机,热闹片刻就偃旗息鼓了,而一旦为老百姓办好事“”得多了,大家会习以为常的, “掠名虽高,徐观其后可也”。至于把“安全感”寄托在围墙上,实在是重物不重人的落后意识;宁可让大院悠悠空着,也不管墙外横七竖八乱成一堆难停车的苦楚。

  过去,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经常在用柴扉、残垣封闭的空间中自得其乐,即使围一圈歪歪扭扭的铃铛刺,都好像比通灵宝玉还值钱,你要动它一根半枝试试!此之谓“自我圈养”。而政府大院似乎更应该是权威的象征,其“”一直具有太多的精神意味。官员对于威风、排场的趋附,有不少是靠“”的巍峨来表述的,是靠隔阂来产生神秘感的。

  古时候的衙门一向壁垒森严。《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二》里说,明朝南京大理少卿杨公复,经济不太宽裕,家里养了一头猪,每天让家僮到玄武湖边采集萍藻当饲料。当时,有个叫吴思庵的担任都察院长官,因为那家僮经常靠近都察院活动,所以吴长官毫不客气地“拒之”。杨公复甚不满意,写诗云:“太平堤下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数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讥讽吴思庵小家子气,不是当宰相的料。奚落归奚落,杨家的猪崽,以后休想咀嚼到官府附近的绿色植物了。无形之墙,拒之千里。

  对比一下,今天我们的政府大院能干脆利索拆掉围墙,亲民、利民,当然是进步。淡化自己所认为高高在上的地位,卸下恋权的重负,不沉溺于“”的架子,少点“肃静”“回避”的吆喝,与老百姓之间的那道“”才会慢慢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