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运行新闻发布会召开
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萍介绍有关情况
本网讯(记者 李鹏年 通讯员 郑炜)5月31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在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全省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公开发布。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权有让主持发布会。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萍介绍有关情况,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钟智录出席发布会。
为规范全省减刑假释办理工作,加快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减刑假释案件审判质效,2017年3月16日,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共同召开会议,商讨建设信息化办案平台事宜。
2017年6月2日,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召开“三长联席会议”,共同确定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具体方案。
2017年8月30日,省法院及全省11个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中级人民法院办案平台全面建成,9月5日与刑罚执行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实现互联互通。2017年9月开始进行软件平台的测试、完善,12月起两批次完成了301件案件的网上平台办理。今年4月初,法院、监狱与检察机关实现联网,经过对接和测试,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案。
会议现场
目前,全省15所监狱,除1所监狱因搬迁原因未进行设备安装外,法院已经建成14所远程视频科技法庭。自2017年10月26日由省法院审理的全省首例远程视频开庭减刑假释案件起,省法院、中院已经使用远程视频科技法庭审理案件55件,实现互联网络同步直播14件,并且将远程视频科技法庭运用到了民事等其他类型案件的开庭审判。
张萍介绍,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可以实现对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全程留痕、全程公开,通过数据“铁笼”有效规范权力运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张萍介绍,甘肃省2015年至2017年共审理减刑假释案件30556件,相当于每年审理1万余案件。建成的信息化办案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幅提高司法统计效率和准确度,从根本上缓解“案多人少”矛盾。
据了解,建成的平台能够实现以下四个功能:一是刑罚执行机关从网上向人民法院报请减刑假释案件,相关材料以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上传输,无需将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既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还避免了运送中的安全隐患;人民法院在网上审理案件,立案、分案、阅卷、审查、合议、文书生成、审签等活动全部在网上进行,审理活动全程留痕,避免人为干预影响,同时又统一裁判标准,防止个案裁判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法律文书电子签章并通过网上送达监狱和相关罪犯,能够进一步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办案效率。
二是远程视频科技法庭避免了过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到监狱内现场开庭所带来的时间、经费上的浪费,也消除了将罪犯带出监管场所开庭所产生的监管危险,便于社会公众就近旁听庭审进行监督。通过科技手段将庭审公开从监狱内部向外部延伸,并结合互联网直播,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领域,做到案件审理依法全程公开、全程接受监督。
三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法院、检察院、刑罚执行机关不仅能在网上共享相关罪犯原判刑罚、入监时间、改造表现、前期变更等信息,还可以从罪犯改造信息库中调取相关信息数据,做到准确核定事实,依法变更刑罚,规范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和案件审判工作。
四是检察机关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对罪犯前期改造情况的监督,而且在人民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可以通过网络提出意见或者以视频方式参加庭审,实现全程网上法律监督。
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媒体,甘肃电视台、兰州晨报、甘肃法制报等省属新闻媒体,天水日报、天水电视台等市属新闻媒体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
来源:甘肃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