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构建大区域党建 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两个覆盖”
榆中县积极构建大区域党建,有效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两个覆盖”工作,极大促进了榆中非公经济的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开展非公经济组织走访摸排和“双找”活动。工商所(分局)和党建工作站按照“七清”(党组织隶属关系清、党员分布清、班子配备清、经费场地清、活动开展清、党建工作清、企业经营状况清)的要求,对全县范围内的非公经济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深入细致地排查摸底,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建立工作台账。详细登记党员情况(含外地来榆党员)、经营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群团组织建设情况、企业负责人情况等主要信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群团组织底数“四清楚”。结合排摸工作,在全县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双找”活动,对流动党员、“失联”党员、“口袋”党员、隐身党员等进行排查,督促其及时证明党员身份,组织参加党组织活动。对不能正常运转的“影子组织”、“休眠组织”和“僵尸企业”,及时注销清理,为开展组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加快非公经济组织党的组织覆盖。本着应建尽建原则,根据非公经济组织实际情况,抓好分类组建。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单独组建;对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就近联合建、行业挂靠建等多种方式抓好组建,并按照“三个同步”的要求,即非公经济组织登记时,同步收集党员信息,具备组建条件的同步组建党组织;开展业务工作时,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年报公示时,同步更新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将党组织组建等党建工作纳入非公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全过程。在组建形式上,推行组织共建,形成区域统筹的组织格局。打破条块分割,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以园区统筹、片区统筹等模式,建立区域性中心党组织,将区域内非公企业最大限度的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以网格化方式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开放式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乡镇、地域特征为片区,开展“两个覆盖”工作,建立以乡镇为中心的非公经济组织党总支,涵盖若干党支部,将片区内的非公经济组织和党员纳入党总支管理,形成非公企业党委抓党总支、党总支抓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区域内的非公经济组织和党员全部纳入党的组织管理,100%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建立区域性乡镇中心党总支,在2016年12月底完成城关片区、金崖镇、甘草店镇党组织、党的工作的全覆盖;2017年6月底前,完成和平、夏官营、来紫堡三个片区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力争2017年12月底前实现川区乡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2018年6月底前,南北山区乡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是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工作覆盖。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党群共建,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工作覆盖。对没有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培养发展党员,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一条非常管用的工作经验。对于这些“借来的”党员或者党建指导员的组织关系没有划转的,按照“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原则,采取组建拓展型党支部或兼合性党支部的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去年年底前,全县选派到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做到全覆盖。
在推进“两个覆盖”工作的同时,该县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清理整顿,对长期不换届的督促及时换届;对长期不开展组织生活的,非公企业党委帮助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党内生活的相关制度;对党组织班子不健全的,及时选优配齐;特别要对多年不年报公示或“名存实亡”的非公经济组织,按国家登记注册的有关规定及时注销;对已经注销的非公经济组织,工商所(分局)、党建工作站及时上报县非公企业党委撤销它的党组织。工商所(分局)、党建工作站扎实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和清理整顿,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确保每一个党员都纳入党的组织管理,参加党的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