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兰州首发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7日电 (记者 丁思)《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16日在兰州首发,向外界展示了中国研究人员历时20余年、收集的流失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300余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以及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这些壁画进行了虚拟归位复原图片,再现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最初历史面貌。
该影像集由中国新疆龟兹研究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联合编纂而成。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也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表现了公元3至9世纪佛教艺术在龟兹地区的创造发展和高度成就。
它以独特的洞窟建筑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过程,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
“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克孜尔石窟一度破坏严重,许多壁画被剥离盗取,流散于世界各地。”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说,这不仅给龟兹石窟的整体研究造成了巨大困难,也给公众欣赏精美的龟兹壁画留下太多的遗憾。
徐永明说,自1998年起,该院研究人员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等文物,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这些壁画进行了虚拟复原,回归石窟母体,促进了龟兹壁画遗失百年后的相聚,这也是“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面世的初衷。
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重要遗产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以影像集的出版为纽带,我们还将加大对龟兹石窟的研究和探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说,该影像集的问世,不仅让公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更为学者研究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的、相对较为完整的克孜尔石窟。(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