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个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城市副中心---访安宁区委书记王方

14.01.2016  11:23

  区县委书记话“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安宁经济社会发展既承担加快发展与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又肩负着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使命,总的来看是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安宁区委书记王方说,安宁区精心绘就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可以浓缩为:积极打造四个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城市副中心,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安宁而努力奋斗。

  “从总体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为做好我区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方略、总抓手,必将为我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利条件。”把握宏观经济新常态,王方分析——

  从政策导向看,一方面,国家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展动力转换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加大,有利于安宁区发挥科研资源优势,释放人才资源红利;另一方面,国家将绿色生态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宁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安宁区必将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从开放潜力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兰州市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发展潜力巨大。安宁区在全市发挥着“通道、枢纽、基地”三大功能,承担着向西开放、向东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从区位优势看,安宁区是兰州近郊的西大门,随着全区“六横八纵”路网骨架的基本形成,深安大桥等桥梁的建成通车;

  以及兰州新区至兰州中通道公路建设的推进,安宁区中心优势进一步显现,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必将对周边生产要素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为安宁商贸、物流等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准确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王方介绍,“十三五”时期,安宁区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安宁实际,求新求变求突破,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建设兰州城市副中心,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幸福城市建设先行区:

  加快建设兰州城市副中心。紧抓中心城区实施抽疏战略机遇,努力提高安宁区经济总量在全市的占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便捷的交通系统、多样化的商务空间、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景观环境,形成较强的吸附力,与中心城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错位发展的格局,把安宁建设成为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安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驱动、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特色产业新体系。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和“出城入园”。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依托安宁交通和区位优势,紧抓联想科技城、西部机场兰州总部等精品项目,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规模较大、品质较高、方便快捷的商业集聚区。依托甘肃电商谷,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优势,启动建设大学城空中连廊,建设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汇聚的大学城,推动辖区高校教育科研、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创业就业一体化,实现高校与安宁的深度融合。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同步发展,努力提升区内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节庆会展等具有安宁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有效发挥仁寿山和天斧沙宫两大景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文化旅游业。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更加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积极配合国家生态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的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城市绿化,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全市前列,提高黄河流域安宁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深化和扩大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切实创优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着力构建城市化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打造幸福城市建设先行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统筹推进改善民生由满足群众的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各种现实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更高层次地改善辖区群众就医、就学、就业、住房、养老等基本条件,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福利体系,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