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不能说的秘密

05.06.2014  19:24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29日联合发布《休闲食品及饮料儿童需求调查》显示,儿童是休闲食品和饮料的重度消费群,高频消费休闲食品和饮料的儿童,超出正常体重比例在9.4%到25.4%。

  “六一”,儿童喜爱消费的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家在食品标准、广告营销等方面均缺乏对儿童食品的有效界定,而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也并不健康,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概念。

  广告诱导、“三无”泛滥、家长盲目零食成“小胖墩制造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每4个儿童就有一个肥胖,检出率为25%。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超重肥胖儿童少年超过1200万人。

  谁制造了1200万中国小胖墩?除了缺乏锻炼外,小胖墩的形成与现时儿童的饮食习惯有着重要关系,而不良饮食习惯的背后则是商家广告诱导消费、校园周边三无食品泛滥以及家长辨别能力不高的共同作用。

  --广告宣传。“明明并非根据儿童的饮食习惯进行设计的食品,却在广告上表现妈妈给孩子吃零食甚至将饮料当成早餐的画面,孩子看了想吃,明明不健康,可我拦都拦不住。”上海白领郁林说。

  --“三无”食品“围剿”校园。无论是盛行于中西部县城中小学周边的“五毛钱”食品还是在一线城市都难言绝迹的游击摊贩,依然在侵袭儿童的健康。

  --家长辨别能力弱。《休闲食品及饮料儿童需求调查》显示,休闲食品和饮料超过七成来自于家长购买,尽管68.2%的受访家长表示会对儿童消费的休闲食品和饮料给予指导,但家长自身的相关知识相对有限。例如,49.8%的成年人直接表示看不懂休闲食品和饮料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即使表示能看懂的成年人在测试中也并不能够通过营养成分表来判断是否适合给儿童消费。

  搭上“儿童”就健康?营销噱头!

  《休闲食品及饮料儿童需求调查》显示,在受访的900名家长中,高达64.7%的家长表示,如果休闲食品或饮料包装上出现“儿童”字样或形象就会联想到“适合儿童”,25.5%的家长表示会联想到“健康”,仅有9.3%的家长认为这是“商家忽悠人”。

  九成家长信任的“儿童”两字真的就能带来健康?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家长对食品外包装上的“儿童”两字趋之若鹜,但其实,我国在食品标准、广告营销等方面均缺乏对儿童食品的有效界定,而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也并不健康,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