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病逝欠债6万多夫妻开店还钱 几乎不买肉添衣

20.01.2016  11:24

为还债,邵大爷和失明的妻子仍坚守着这间简陋的杂货店 现代快报记者 严君臣 摄

老年丧子,家徒四壁,欠下6万多外债……10年前,家住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的邵学仁、沈秀英夫妻,面对的就是这样惨痛的人生变故。为偿还债务,他们艰难地经营着简陋的杂货店,10年才还了两万左右。在此期间,善良的村民们悄悄伸援手,每次买东西时,都会尽量多给钱。如今,邵学仁已82岁,他和妻子只有一件事儿挂在心上——有生之年,将债务清偿得更多些。

通讯员 严勇伟 现代快报记者 严君臣

变故

儿子罹患肌肉萎缩,六旬老人打工筹款治病

82岁的邵大爷尽管鬓发灰白,但眼神依旧透露着韧劲儿。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的杂货店里搀扶着失明的妻子。

这间不足20平米的小店有些寒酸,迎面是一长排落满灰尘的老式玻璃柜台,后面是一排木制的货架,上面零零散散地放些香烟、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但大部分货架都是空的。虽然如此,邵大爷看着店铺的眼神却是温暖的。10多年前,儿子就坐在店铺内,艰难地挪动着手指头,给顾客找零钱。

这对夫妻共养育了一儿一女。2000年左右,30多岁的儿子突然病倒了。“他手指头没法动,身上肌肉慢慢萎缩掉了。”那时老邵已60多岁了,为给儿子治病,他硬撑着到南京打了几年工,又向亲友借了些钱,四处为儿子治病。

妻子沈秀英的一个朋友伸出援手,拿出1300元的本金,让老邵开了间杂货铺,老邵的儿子平时负责看店收银。当时旁边有所小学,生意还过得去,勉强能供平时的吃喝。

病倒6年,儿子病情恶化去世。不久儿媳也伤心过度离世,留下一个上中学的孙女。悲痛欲绝的沈秀英哭了几天,眼睛失明了。

悲痛欲绝的老两口曾想过服药自杀,让他们打起精神硬撑下去的,是要偿还给儿子治病欠下的6万多元债务。有些债主看他们家徒四壁,实在不忍心,想免了债务,老邵却婉拒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凭着一股韧劲儿,夫妻俩强忍悲伤,把店重新开了起来。

儿子儿媳相继去世,为还债他们开杂货店

坚韧

看到这对老夫妻遭遇到不幸,善良的村民们悄悄行动起来。这家送来一张柜台,那家帮忙装修店面……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邵学仁夫妇的“盲人便民服务部”开张了。主要卖油、盐、烟、纸巾等小物件。开张以来,邻里像达成共识一样,争着来买东西。

沈秀英靠手感来“”钞票,经常找错钱,但乡邻们总会把多余的钱退回去。有一回,邻居姚泉生买香烟,应找15元,但沈秀英却找了25元,姚泉生很快把钱退还。有时,沈秀英忙不过来,村民就自己付钱拿货。

沈秀英的柜台上放着一把台秤,由于她看不见,买茶叶、糖果、粮油等都是村民自己认秤。每次只要秤的指针稍稍过一点,村民总自觉地减去一些分量,让他们多赚点儿。

他们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守诚信,很不简单,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别人。”邻居钱平说,正是钦佩老人的品德,大家平时能帮的就帮一把,尽量提供方便。

热心村民伸援手,来买东西时都想多给点钱

救助

苛刻

已经还了两万元,10年来没添过一件新衣

在大家的关照下,小店每年有1500多元利润,绝大部分都用来还债了。

几十、几百……10年间,老邵不记得还掉了多少钱,但家里从没留过一笔存款。“只要有了钱就先给别人送过去,我年纪大了,记不清账了。”老邵粗略算了一下,现在家里还欠着4万多元债,总共还了两万左右。

我们这么多年没买过一件衣服,都是别人送的,说起来难为情呀。”沈秀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每个月开支300元左右,几乎不买肉,更不要提新衣服了。

对自己近乎苛刻,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尽量把欠款还清,这已成了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女儿和孙女经济状况不好,他们不要小辈补贴,也从没想过向社会和政府求助。“我们能自力更生,就不向别人伸手。

如今,让老邵最为忧心的是,自己年事渐高,以后没人照顾失明的妻子。受超市冲击,杂货铺也生意冷清,有时一天才卖掉两包烟,这让他的还债进度愈发慢了。

没人催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苛待自己还钱呢?”记者问。

欠了钱,就得还,这不是为人最基本的道理吗?”老邵说,自己只要还能干得动,就会把欠下的债务一笔笔清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