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 “因聋致哑的时代已经过去”

21.04.2016  18:12

 

名医简介:

郝剑萍:毕业于兰州医学院,本科学历,主任医师。现任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听力康复科)耳鼻喉科主任,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常见手术操作,特别是在先天性耳聋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新闻背景:

今年的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宣传主题均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当天上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开展现场义诊活动,该院听力康复科(耳鼻喉科)、内、外、妇、儿、中医、口腔、康复治疗科等八个科室,十多位专家医生同步提供义诊,免费为公众进行听力健康咨询和外耳检查,帮助公众了解儿童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方法,老年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预防及治疗。

 

 

 

据了解,2015年8月1日,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承接了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捐助的“集善工程——助听行动”国产人工耳蜗甘肃项目,已为30余名重度聋患者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集善工程——听力助残”助听器项目,已为55名听力受损患者安装了助听器,使他们回到了有声世界。目前,医院正在对项目的50套耳蜗产品进行救助对象的初筛工作。

一、把孩子“沉睡”耳朵唤醒,将集善工程进行到底

听力障碍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听力康复科(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郝剑萍告诉记者,儿童听力残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不良因素诱发。其中,先天性因素又分为遗传先天性和获得先天性。遗传性聋指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先天获得性聋是由于母亲孕早期受到了病毒感染、或使用了耳聋性药物,或因为产程过长、难产等因素致胎儿缺氧窒息等因素也可致聋。新生儿出生后3天至出院前应完成听力初筛,新生儿家长也要重视并积极配合筛查。

孩子的听力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郝主任告诫家长,即使在新生儿筛查时听力没有问题,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听障发病率为1‰~2‰,其中大部分是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而人工耳蜗植入是其最有效的干预方法。

郝主任提醒家长们,必须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只有早期发现、诊断并进行规范干预,才能使先天性耳聋的患儿最大限度地获得听力,从而使言语接近或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

郝主任指出,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是5岁以前,这个阶段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耳聋患儿如果在1岁左右就能接受正规治疗、植入人工耳蜗,其中90%或以上的患儿都能正常上学和生活。但是由于产品价格昂贵,不少贫困聋儿家庭承担不起。为此,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开展了一系列救助项目,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承接了“集善工程——助听行动”国产人工耳蜗甘肃项目和“集善工程——听力助残”助听器项目。截至目前,医院听力康复科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已为30余名重度聋患者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55名听力受损患者安装了助听器,使他们回到了有声世界。

今年的爱耳日围绕“关注儿童听力健康”这个主题,听力康复科的医疗活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延伸。郝剑萍表示,该科2015年开展集善听力救助项目以来,为能及时向贫困家庭的耳聋患儿提供救助获得第一手资料,利用门诊就诊、微信平台、媒体报道等方式积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对耳聋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目前,该科将免费为2015年数十名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诊断性复筛,为他们尽早安装人工耳蜗做好先期准备。

二、建专家团队保驾护航,为患者服务精益求精

郝主任介绍说,听力康复科(耳鼻喉科)是以康复为主导,以项目为支撑推动医院发展,耳鼻喉科重临床诊疗,听力康复科重筛查干预介入,为耳聋患者的语言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目前,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是甘肃残联系统首家开展人工耳蜗植入业务的医院,其医疗水平在康复领域已走在全省先列。

人工耳蜗植入是一项高尖端、风险大、产品贵(进口耳蜗产品造价二三十万元,国产十几万元)的手术,是一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精准医疗业务,郝主任告诉记者,和普通的临床手术相比,人工耳蜗的植入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才能胜任,在影像师、听力师、手术医生、麻醉师、设备调机师等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下,运用娴熟的业务操作确保手术质量,达到精准治疗效果。郝主任说,该科先期开展人工耳蜗手术时,面对此项手术的高风险,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集全国知名专家之力为手术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特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曹克利教授及省内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根据术前对患者所做的听力检查结果,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及时分析疑难杂症,力求精益求精。正可谓“细微之处显真章”,有时候会为右耳还是左耳植入耳蜗进行热烈讨论,亦或是好耳朵还是差耳朵(相对而言)更适合植入,同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事宜,听取患者的意愿,在反复论证研究中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有了专家团队的保驾护航,该科保质保量完成了2015年集善项目所要求的30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使得此项救助项目在2016年继续“扎根”该院,将为更多的重度聋患者获得人工耳蜗免费救助。

作为残疾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基地,郝主任告诉记者,两大集善项目极大带动了科室的发展,该科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高速提升。为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科室分批次派出听力师、手术医师等人员外出培训,而郝主任本人也被派到全国知名医学院进行学习,前不久刚刚到广州暨南大学参观学习先进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技能。一个科室的发展,既要精进技术精湛医术,又要研究探索科研创新,郝主任告诉记者,近五年该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篇,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两项获三等奖,逐渐提升了该科的学科水平和在全国的知名度。

三、因聋致哑时代已过去,公众要树立健康理念

因聋致哑的时代已经过去。郝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新生儿三天就进行耳聋筛查,诊断后发现耳聋,三个月就可以佩戴助听器,一岁就可以安装人工耳蜗,早期对聋儿进行及时干预治疗,可使患儿的语言与正常孩子同步发育成长。对于语前聋的小龄聋儿来说,正是识别声音、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够获得外界声音,从而培养和提高言语识别能力。而对于大龄聋儿来说,植入人工耳蜗后,可能会听到声音,但不能识别声音,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学习识别各种声音,适应过程虽然漫长,但最终都是有效的。

目前,随着国家对耳聋患者的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各地政府把耳聋救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给予政策支持,如甘肃省已将感音神经性耳聋纳入了大病医保,这一系列的举措切切实实为耳聋患者带来福音,一大批耳聋患者已经走出了无声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免受耳病乃至突发性耳聋的袭击?老人一旦发现自己耳聋后又该如何处理?就此问题,郝主任提醒大家一定要树立健康理念,学会科学应对,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

噪音性耳聋不可忽视

噪声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致聋原因之一,在城市,噪声源包括工业噪音、城市路面噪音、游戏厅、迪厅等。据了解,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工作压力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是导致年轻人听力障碍问题的祸首。郝主任提醒说,因此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要尽早就医。而目前许多学生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路上,甚至写作业都戴着耳机,长期佩戴耳机即使声音不大也容易引起噪声性耳聋。广大家长最好对孩子长期佩戴耳机听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时,进行一定的时间限制,这对孩子耳朵的健康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突发性耳聋也是目前发病率不断增高的疾病之一。郝主任告诉记者,虽然突发性耳聋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因为老年人基础性疾病多,耳朵的血管容易发生血栓,但是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明显,甚至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成为突发性耳聋患者。

  郝主任不无担忧的表示,如今的80后、90后到了一定年龄,耳聋病变将是一个高发期。所以现在的年轻一族要珍爱自己的耳朵,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防患于未然。

老人听力不好及时佩戴助听器

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者约占老年人口的50%左右。有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家人认为,老人年纪大了,耳聋是很正常的现象。还有些老人对于助听器非常排斥,担心长时间使用助听器会损伤听力并且对助听器产生依赖性。这些错误的看法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郝主任表示,其实,配戴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听力状况,同时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听力困难,就意味着需要助听了,就应该验配助听器。配助听器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要先在安静环境下聆听,逐渐过度到嘈杂地方聆听。如果老人实在不能适应,现在有更高端的助听器可以只放大人说话的声音,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购。还有一种原因成为老人不愿配戴助听器的“心梗”,——价格昂贵,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因为慢性病导致耳聋后,怕花钱不愿佩戴助听器,郝主任提醒说,老人的这种观念要改变,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老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六七十岁的老人耳聋后不及时佩戴助听器,那么,以后的生活,可能会导致交流困难,产生孤独感,不愿与人进行交流,成为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在采访结束之际,郝主任告诉记者,由于人工耳蜗昂贵,产品价格一般要13万-20万不等,贫穷家庭很难承受得起。因此郝主任呼吁地方政府部门争取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同时呼吁慈善项目持续关爱和拯救语前聋患儿和语后聋患者,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及时受益,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融洽。同时,公众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科学理念,这是对自身负责的态度,也是对一个家庭、整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唯有此——

因聋致哑的时代才能真正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