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我省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纪实
今年1月,省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队在甘南州临潭县为当地群众义诊。(通讯员范晓磊)
2月2日,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尤涛为患儿检查身体。(通讯员范晓磊)
分类救治,兜底保障,确保每一个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多措并举,夯实基础,全方位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精准聚焦,督导考核,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惠民。去年以来,省卫计委联合多方力量,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撑起“健康保护伞”,逐一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之痛。
兜底保障解民忧
敏鹏(化名)是一个7岁的男孩,家住甘南州临潭县,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小汽车,喜欢动画片。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敏鹏不能做剧烈运动,开心时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又跑又跳,否则会嘴唇发紫、喘不过来气,重则有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危及生命。
敏鹏6个月大时因感冒就诊,当地医院大夫怀疑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让去省城做进一步检查。敏鹏父母是临潭县农民,敏鹏还有一个大他5岁的哥哥,家里种了3亩地,一家4口的生活就靠这3亩地的收成和夫妇俩打零工维持。算算去趟省城的花费,敏鹏的父母决定等敏鹏长大些再说。
就这样,一直拖到敏鹏3岁上幼儿园体检时,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我们知道这个病对娃娃不好,但家里实在太困难了,两个娃要吃饭要上学,拿不出看病的钱。”敏鹏的妈妈说,她和丈夫商量好了,这几年好好攒钱,等攒够钱了再做手术。
今年元旦过后不久,省人民医院医疗队来到临潭县,与当地县政府一起展开义诊筛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患者,将送到省人民医院集中治疗。
在这次筛查中,敏鹏和17位患有不同疾病的乡亲被确定为首批医疗救治对象,于1月31日全部入住省人民医院。按照我省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在这里,他们都享有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治疗完成后,个人不用花一分钱或者最多负担3000元。
敏鹏住进了心外科,手术日期定在2月5日。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手术根治,术后,患儿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心外科主任尤涛介绍。
敏鹏是我省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以来众多受益者之一。
2017年,在提高基本医保报销比例、降低大病报销起付线、实施大病保险再报销的基础上,我省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实施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一批”行动计划。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体检确认罹患50种重大疾病之内的患者,建立台账,分病种、分批次,按照定临床路径、定救治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的工作模式,集中统一救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行签约服务管理,对慢病患者进行跟踪干预和诊疗服务;建立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通过医疗救助全部解决,对因病致残、失能患者及时协调民政部门和残联进行救助、兜底保障。
据统计,2017年,全省累计对5.3万名重大病患者开展集中救治,报销费用1.54亿元,为203.75万名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4.25%,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多措并举强基层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就不用跑到省市大医院看病,不仅方便群众就诊,而且会大大减轻他们就医负担,这也是一种扶贫。”省卫计委主任郭玉芬介绍。
“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里共投入52.7亿元,建设了8700多个卫生计生基础建设项目,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各项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58亿元,支持全省贫困及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重症医学、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以及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等薄弱学科。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举措,其最终目标是“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要达此目标,提升基层特别是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是关键。
庄浪县是我省第一批开展分级诊疗的试点县,在国家及省里政策支持下,2015年,庄浪县人民医院建成了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完成了妇产科、儿科、急诊科3个薄弱学科建设;2017年,医院又建成了心脏重症监护室,并成功创建国家基层胸痛中心和省级认证的庄浪县糖尿病防治中心,同时,医院在5个重点临床科室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并增设了高压氧室等设施。
如今,庄浪县人民医院已经具备将县域内大多数患者“留下来、治得了”的能力,全县县外转诊率连续几年控制在10%以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2017年,庄浪县还开始试行“医共体”建设,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由县级医院定点托管帮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了“医生流动服务、病人本地就医”的良好格局。
庄浪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变化是近年来我省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省还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机构优势专科特色和技术,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全省37家三级公立医院共组建专科联盟1017个、技术联盟43个,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群众就医需求,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对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则开展“一对一”帮扶。目前,天津市及省内三级医院与63家贫困县医院签订了5年期“一对一”帮扶计划;全省每年抽调1361名医生到贫困县的县、乡医疗机构开展支农工作;每年抽调52名省级专家对甘南州、天祝县医疗机构进行“一对一”帮扶,并为我省藏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249名。
与此同时,我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累计为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招考补充3500名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录取840名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从2015年开始,还重点安排毕业医学生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精准聚焦促落实
好政策出台了,但知晓率低、落实不到位,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省卫计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健康扶贫宣传工作,今年将健康扶贫宣传纳入“一票否决”考核内容,要求各地主动深入宣传健康扶贫、医保报销及各项便民惠民政策内容、措施,确保基层群众准确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甘肃省健康扶贫政策,转给十里八乡的亲戚吧”,新年伊始,一条图文并茂的信息在一些公众号、网站及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这是省卫计委针对当前信息传播的特点制作的“宣传资料”。什么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救助政策?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有什么优惠政策?什么是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这些健康扶贫政策被绘制成图,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公众点开后,一目了然。各地还相继启动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刷写宣传标语、入户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做到健康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省卫计委还建立了包保督查制度,采取厅级干部包市州、处级干部分别包县(市、区)的方式,解读政策,指导工作,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见效。2017年,“一站式”结报制度、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纳入了省政府重点督查工作内容。
“今年的健康扶贫工作将进一步突出精准,进一步强化健康管理。”郭玉芬介绍,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开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对因病失能及有病得不到救治情况、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情况、因病致贫返贫等具体情况,做到每县、每乡、每村、每户情况明、底数清,在此基础上“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今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主推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健康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将健全完善由基层计生人员、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全员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县区、市州、省级不同级别的专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健康人群、有病看不了病人群、看病就医难人群、慢病患者人群和因病致残及失能人群,分别提供有针对性、全方位、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精准健康管理。
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我省健康扶贫的重点地区。今年,在以往卫生援藏的基础上,省卫计委将组织省级医疗机构对“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开展组团式整体帮扶。
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是甘南州临潭县和临夏州东乡县,目前,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已经按专业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分片包干,精准至每一位患者。团队医生将通过开通个人网站、手机客户端、电话、微信、视频、远程会诊网络等手段,根据每位患者的病种、病情,开展咨询、会诊、转诊、预留专家号和床位、指导合理用药等健康管理服务。医院首批签约团队已分别赴两县开展义诊、筛查、摸底等工作,首批需要转诊救治的患者也全部入住省人民医院。
今年,省级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所在医院还将牵头指导“两州一县”医院,分别建立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区域医学中心,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也将全面建成,实现区域内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支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业务协同应用。(记者宜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