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偏才的高考改革梦:“刀客”成才实坎坷 车王可过独木桥

18.11.2014  13:40

    原标题:两个偏才的高考改革梦:“刀客”成才实坎坷 车王可过独木桥

     “刀客”成才实坎坷 车王可过独木桥?——甘肃会宁两个偏才的高考改革梦

    新华网兰州11月18日电(记者王宏伟、张钦、张玉洁)在近35年考出11万多名本专科学生、走出7000多名硕博士的西北“状元县”甘肃会宁,有这样一位“刀客”,他高考复读两年,最终考上专科,却敢十年磨一剑,闯出一条在金属板上“”工笔画的绣雕艺术之路。35岁的李松霖说:“我多想当年参加的高考,是一场注重综合素质的高考,而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记者见到李松霖时,他正坐在会宁县老君坡乡政府旁边一间画廊里,安静地围炉品茶。窄小的屋子里挂着松鹤延年、喜鹊报春等农村题材的金属版画。画上细密的银线看上去如刺绣一般富有质感,实则是用刻刀精雕细刻成千上万次而成。这种金属板上做工笔画的艺术,被称为“绣雕”,是李松霖在大专毕业后,摸索8年琢磨出80多种刀法探索出来的。

    高中时并非艺术生,上大专学的也不是美术专业,李松霖探索“绣雕”,只是出于对艺术的一腔热情,并为这种特立独行付出了代价。

    还在小学时,李松霖对刀的热爱已超出一般小男孩玩打仗游戏的热情。他花几年时间挥动铁锤,将自家废弃手推车的车轴打制成1把小铁剑,又把1颗颗铁钉打制成“飞镖”。到上中学时,他用“飞镖”做刻刀,在麻将牌、洋芋上琢磨起篆刻与雕刻。那时,这些雕虫小技被看成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李松霖所在的会宁县老君坡乡,古有“一门三进士”,今有“一门五学士”,人们渴望子女通过上学“跳农门”,农民关心孩子的分数甚于关心收成。虽然好“”的李松霖凭借聪颖天资,在升学的关键时刻“爆发”,考上重点高中,并在数学缺考的情况下考上一所师专,但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对李松霖的评价总是一句话:“人聪明,就是不爱学,不刻苦。”因为玩心太重,他初中两次转学,高中差点被开除,以至于上了师专却怕当老师。

    “在一张卷子考所有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指挥棒下,老师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高出1分,超越他人。虽然后来我理解老师们渴望学生改变命运的良苦用心,但这种抹杀学生天性和爱好的成才方式,使我一直对当教师不感兴趣。”李松霖说。

    从上大学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李松霖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毕业后,他开过装裱店,到木雕厂打过工,并不断改良“绣雕”之艺。“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循着兴趣发展,而不是唯分数马首是瞻。听说高考改革更加注重素质考察,但愿我孩子的高考与成才之路,比我平坦、广阔。”他说。

    在会宁二中高三年级,如今也有一位“车王”徐龙。和李松霖一样,徐龙来自会宁农村,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的山地自行车车手,并能冲刺亚运会。为了买到一套专业装备,徐龙暑假到外地打工挣钱。不过,这位追梦的“90后”,得到校长、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宽容。学校批准他休学一年,专练车技,自主报名,冲刺他心仪的比赛。

    徐龙向记者坦言:“同学们都在冲刺高考,我也担心骑车没有出路。”一旁的会宁二中副校长张斌则鼓励、打气:“你对未来有担心,说明你长大了。但是只要努力,一定会骑出精彩,拥抱未来。

    张斌说,最近披露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更加追求综合素质考察和多元评价,这对八成以上学生都来自农村的会宁带来巨大挑战。受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启发,学校正在大力兴办特色高中,秋季开学学校一举组建10多个社团,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全面成才,为更多寒门学子乃至偏才、怪才打造更为广阔的成才平台。

    如今,会宁还有一些初中正探索兴办爱因斯坦音乐实验班,山里的孩子们一度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一个微妙的变化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教育精神已变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三苦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