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保障基金初衷虽好难题不少
监管层正在加强对 信托 业风险进行防火墙设置。备受业界关注的《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已经起草完毕,并已下发至各家信托公司。
目前,证券业和 保险 业均有类似的保障基金。此次信托保障基金的出炉,对整个金融市场稳定机制,无疑将是一个有效的补充。而该基金之所以得以火速出台,也与频发的信托兑付风险事件紧密相关。
根据征求意见稿,该基金设立的宗旨是为了防范信托业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单体信托机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笔者认为,其出发点虽是美好,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三大难题需解决。
首先,从认购主体来看,属购买市场标准化产品的投资性资金信托的,其基金由信托公司认购;属融资性资金信托的,其基金由融资者认购。
若要求融资方认购该基金,对现金流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将会直接抬高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其负债压力。从商业角度来看,难以实际操作。如果强制执行的话,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信托的竞争力。
因而,未来信托业务的重心或将进一步向对利率不敏感的公司倾斜,而此类融资主体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着更高的风险,从而可能让信托公司因此积聚更高的风险。
其次,基金筹集未对业务类型做出明显区分,可能对部分业务造成直接影响。以通道业务为例,由于信托公司不承担通道类业务的实际风险,因而仅收取比例极低的信托报酬。按照规定,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进行认购,信托通道业务的比例将面临进一步萎缩。
实际上,随着资管政策的松绑,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在过去两年,已开始向 券商 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转移。而上述保障基金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转移的现状。
这意味着,信托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可能出现下行的局面。对此,监管部门和信托公司是否已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值得探讨。
最后,也是最考验监管智慧的是,对新成立的保障基金公司而言,其掌握的权力巨大,人才如何配备、对基金如何使用和管理,从而做到公平合理,都将是挑战。
按照征求意见稿所要求的估算,仅信托公司认购的基金就可能达30亿元,而资金信托计划认购的金额甚至可达上千亿元。此外,除了各方认购以外,根据防范和处置信托业风险的需要,基金公司也可发行金融市场工具来募集资金。
对于这样一家集聚各方期盼的基金公司,如何公平有效地管理,将成为最大的一道难题。除了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外,在基金具体如何分配使用方面,也将面临多方质疑。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的筹备小组,已经组建完毕。筹备组组长由来自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名高管担任, 银监会 多名人士也已进入筹备小组工作。
初看筹备组人员的架构,依然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未来是否会引进具有相关经验的人才,尚且不知。而在基金的申请和使用方面,也是众多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征求意见稿显示,基金使用应当遵循化险救急、有偿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信托公司的机构重组和短期流动性救助。
对于“化险救急”这一原则究竟应如何落实,目前并未有统一的说法。在面对多个信托计划出现兑付风险时,究竟应不应该救,先救谁后救谁,这些都将是摆在该基金运营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在笔者看来,尽管监管部门火速出台信托保障基金的初衷值得点赞,但是,上述提及的难题都有待监管层与各信托公司进一步沟通,出台更多的细则和规范。只有让大部分信托公司心甘情愿地掏钱并接受方案,该基金的后续运营才会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