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传媒学院:践行“传媒六艺” 传承经典文化

11.11.2015  11:46

  原标题:传媒学院:践行“传媒六艺”,传承经典文化

  近两年来,借着新媒体传播的力量,远在西北的一股学术文化风气也被全国学术文化界关注。“文化名人进校园”“重返经典”“传媒六艺”“非常道传媒”等这些关键词进入学者们和作家们的话题中。这得力于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文化活动和微信平台的广泛传播。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在2012年重组成立伊始,便制定了以“传媒六艺”为宗旨的办学方向,开展了“文化名人进校园”与“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等一系列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朱大可、贾平凹、刘震云、雷达、舒婷、李敬泽、陈思和、李修平、水均益、敬一丹、周兵、陈传席等文化名人和学界业界名流进入西北师大,与西北师大的师生交流、碰撞,同时,这些活动又通过微信平台“非常道传媒”、“六艺传媒”和视频网站腾讯视频、优酷、中国甘肃网等网络媒体以及中央在甘、甘肃省市电视台、平面媒体将其传播开来,形成了一股学术旋流,在学术文化界刮起了一股厚重的西北风。 文化名人进校园,弘扬中华精英文化

  随着大众文化与社交网络以及影视文化的大力发展,其负面效应也骤然升起。娱乐化的泛滥,使大学生们盲目崇拜影视明星;网络写作的低俗化、网络语言的恶搞,使大学生们的语言趋于恶搞、低俗和平庸,尤其是网络上无节制的语言暴力盛行,一股浓烈的不良社会风气侵袭校园各个角落,有志之士都疾呼大学精神在衰落。而身处西北偏僻的西北师大本身信息较为闭塞,学生视野狭小,除了书本阅读,没有多少机会跟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学习和对话的机会。因此,学院提出举办“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邀请国内有影响的精英人士、文化名人来西北师大讲学,一方面使大学生们能与大师或崇拜的文化名人见面,另一方面也用精英文化冲刷泛滥的流行文化。

  2013年4月20日,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作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大可教授第一个走进西北师大,拉开序幕,给师生们上了一堂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大课,听者云集。朱大可教授大声疾呼,应该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灵魂。师生们共鸣强烈,微博微信响应不断。

  之后,贾平凹、刘震云、雷达、陈思和、李敬泽、白烨、阎晶明、施战军、邱华栋等一批文学界的大腕走进西北师大,西北师大沸腾了。大学生们将他们团团围住,纷纷拿出书或笔记本索要签名,有不少大学生深夜还在他们住宿的专家楼等待签名。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与大学生交流时指出:“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文化危机’的时代。人心的浮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危机,文化的危机,太危机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热爱创作的人,一定要对生命、对创作充满信心。

  著名作家、编剧刘震云在畅谈自己的创作时表示:“每一位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民族中,都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就中国而言,它与欧美最大的不同不是表面,是内容,这里的人民依赖土地生存,所以很多文学作品在土地中生长,依土地而释放光彩。”他在谈到诺贝尔文学奖时说,中国至少有十位以上的作家可以获得该奖,中国文学的水平应当得到世界的认可。

  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在其讲座《巴金的理想主义》中,重新为大学生们塑造了一个新的巴金,一个让人感动、让人崇拜的巴金。有学生评价,在这个理想淡漠的今天,巴金的精神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大学生们学习。

  2014年6月27日夜晚,著名诗人舒婷走进西北师大体育馆,与师生们共同举行了一场“舒婷诗歌朗诵会”,整个兰州都星光灿烂。人们从四面八方都涌向西北师大,一睹这位享有盛誉的朦胧诗人的真面目。那次活动后,西北师大诗歌朗诵热兴起了。很多学生说,诗歌又回到我们身边了。

  同时,学院还邀请了李修平、敬一丹、水均益、朱军等著名主持人走进西北师大,与师生们见面。当这些电视明星与大学生们对话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身为90后的大学生们并不只是追逐影视明星,他们仍然在关心国家大事,仍然在批评时弊、为民疾呼。他们对敬一丹那种关心低层民众的精神所感动,亲切地称呼她为“一丹阿姨”。

  截止目前,学院共举办了十五场“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使偏僻的西北师大掀起了一场学术文化景象。

   重返经典大讲堂,追寻人类精神家园

  2014年10月10日上午,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在其演播厅举办“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第一讲,邀请了文学院马世年教授主讲《〈论语〉的现代意义》。一周后,评论家杨光祖教授主讲《庄子》。之后,著名学者赵逵夫教授主讲《红楼梦》、李并成教授主讲《敦煌学》、李朝东教授主讲《柏拉图与〈理想国〉》、长江学者王鉴主讲《学记》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登上讲坛,向西北师大师生解读中外古典经典,一时之间,西北师大掀起了一股经典热。海报贴出后,很多师生早早地就到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演播厅来抢占座位,校外来听讲的各界人士也络绎不绝。不久,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就开始向省外邀请各界名流来重新解读经典,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重新解读了《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古典笔记小说,著名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先生解读《白鹿原》,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解读巴金的小说,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解读了《平凡的世界》……一位位大家走进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登上“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把一部部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介绍给师生,重读经典的热潮再一次升温。

  据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院长、著名作家徐兆寿介绍说,针对现在大学生不读书,或通过网络和手机进行碎片化、娱乐化读书现状,同时也针对现在传媒学科大学生多是通过艺术类考试方式进入大学,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特点,传媒学院一经成立后,就制定了落实“传媒六艺”的第一个计划“三百计划”,即读一百本经典著作、看一百部经典电影、写一百篇文章。“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就是经典导读课。通过这门课,让学生们重新领略经典的魅力,开始读经典,并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人文情怀。目前,这一课堂已经进行到二十八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美术、电影、绘画以及数学等学科。

  每一课都是通过讲解、提问、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答疑解惑,激烈辩论。每一次都从预设的两小时延长到三小时,有时甚至会长达四小时。讲解者往往沉浸于其中,听讲者也总是久久不肯离去。师生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大家觉得是真正的大学课堂。“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的推广也值得一提。从策划选题,拍摄制作,后期包装全部都由传媒学子动手实践,学子们积极献言献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合作完成节目的制作。讲课的消息和内容先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大量传播,然后他们会将拍摄制作的视频通过电视公共媒体方式播放,最后,这些内容文字稿又在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并结集出版,广泛发行,其影响力像漩涡一样一圈圈扩大。学者们对这种传播方式也极为赞赏。每次讲座虽在西北,但通过微信、微博,全国的学者们都能知道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学院在研究生中开启了“抄写经典”活动,导师带头,学生争相抄写,《论语》、《道德经》、《诗经》、《离骚》、《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等经典之作通过抄写深入人心。本科班学生也在《庄子》选修课堂上抄写《庄子》等经典。一时之间,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又掀起抄写经典的热潮。抄写者认为,他们每天抄写半小时,有时抄写十几分钟,就顿时觉得心静了下来。每天抄写也会成为习惯,时间长了,很多经典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掌握了,并且拥有了一种浓浓的古典情怀和向善、向真、向美的人文情怀。

   开办“六艺”沙龙,解读传媒新动向

  除了定期举办“文化名人进校园”和“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等活动外,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每周都会邀请学界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举办“六艺讲堂”和开展“六艺沙龙”、“六艺读书会”活动,向师生们解读当前传媒界、影视界的新动向,探讨传媒业、影视业发展的诸种问题。

  两年多来,学院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苏月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胡智峰教授等三十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向师生介绍国内外新闻、影视、新媒体发展的动态,极大地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

  邀请著名演员陈逸恒、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著名编剧作家李汀、青年导演万玛才旦、“金话筒”获得者常晓丹、流云、王建萍等数十位业界精英来院与师生交流,亲身传授技艺,并与师生研讨影视、播音方面的理论与创作问题。

  邀请著名作家杨显惠、叶舟、马步升、王登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上海《文学报》资深版面主编朱小如等一大批作家在文学和电影方面与师生深入交流、互动,使学生们对文学创作与电影剧本创作有了深入了解。

  学院还将这些名家与专家请为兼职教授或兼职硕导,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院讲学,指导硕士研究生。这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向学生传播艺术精神,培育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同时,这些活动也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力。

   发挥新媒体优势,传播学术思想

  为解决西北师大处于偏僻的西北地区这一劣势问题,学院鼓励老师们开微信平台,传播学术思想。学院的“非常道传媒”和“六艺传媒”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宣传学院,传播学术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之一。

  “非常道传媒”面向全国,不但及时地发表一些文坛和影视界的消息,对70后、80后作家、学者以及导演进行关注,发表著名学者、作家的新锐之声,还针对这些现象对一些作家、学者、导演进行访谈。目前,进行访谈的作家、学者达50人之多,70后、80后批评家占一半左右。由于这些精心的策划和访谈,全国批评界都非常关注这一微信平台。很多青年学者首先将自己的文章拿到这一微信平台发表。

  同时,“非常道传媒”还结合甘肃及西北地方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地方文化传播活动,如开设的“西北偏西”、“西部地理”等栏目,长期发表张承志、杨显惠、雷达、于坚、马步升、叶舟、徐兆寿、刘亮程、阿来等很多作家书写西部的散文、诗歌。与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合作,开展了很多甘肃文学、影视界的活动,推出了不少新人。目前,“非常道传媒”已经拥有固定用户近万名。

  “六艺传媒”微信平台主要是以经典阅读和传播师生学术文章为主,为广大师生搭建共同发声的平台和促进思想交流的领域。师生们的学术文章和言论大都在这里发表,几乎每天都会有一篇学生的影评被人们传阅,每天都会在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师生中传诵一个新的名字。研究生和大学生被鼓励后,写作的兴趣往往被激发,创作的灵感不断涌现。如此下去,这一平台便成为培养师生们写作的最好的催产师。

  受学院的鼓励,老师们也纷纷开通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如副院长王德祥被大家戏称西北师大第一微信达人,他的朋友圈有两千多人,称得上一个小媒体。他每天都会将学院及学校的学术活动及其它活动发布在微信上,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微信知道学院的动态。评论家杨光祖教授开通了“十里店评论”、“安宁茶座”,带着研究生每天都发布一些学者、作家的文章,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拥有很多用户。播音主持系主任李丽教授在微信上开通了“为你读诗”栏目,每天晚上十点半在微信上发布当天的朗诵,师生们不但自己享受,还相互转发。在她的带领下,很多学生都开始通过微信朗诵诗词,传播美的声音。副教授李红开通了“符号学论坛”,不但常常与一些同道探讨符号学及新闻学的相关问题,还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很多学术观点。目前,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的师生们已经养成了少发吃喝玩的图片、多发学术性、思想性强的微信氛围。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