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学生都会讲长征故事

18.10.2016  11:07

会宁

1935年,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适时派出红一方面军南下作战,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顺利会师,并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听完学生王坤杰“学习长征精神,建设好自己家乡”的发言,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六年级(5)班班主任刘润霞略感惊讶。她本以为这个“平常读课外书不多”的孩子,会照着语文课本,给大家讲一遍《飞夺泸定桥》。

不仅是王坤杰,在10月11日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上,许多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刘怀瑜查阅史料,讲述了张国焘的生平经历;刘轩恺跑了几趟纪念馆,和大家分享了牺牲在会宁的红军93师师长柴洪宇的故事……

生活在革命老区,开学典礼、入队仪式、儿童节、国庆节……会宁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重要节点,都会在红色遗址中度过。而和他们的祖辈、父辈一样,提及长征,每个会宁孩子都能讲述一段与红军有关的故事。

成长在会师塔下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会宁拥有悠久的历史。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此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

相比湮没在时间长河的古代史,会宁的近代史更为辉煌。

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和军事战略,随后发起东征、西征战役,并派红一方面军南下,迎接北上的红二、红四方面军。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兰公路,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重要。而当时,国民党精锐部队胡宗南部尚在天水,会宁只有甘肃省保安团和县保安队数百人守卫,兵力薄弱。

几乎只用一支烟的时间,毛泽东便把三军会师地确定在会宁。

1936年10月,南下的红一方面军与北上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相聚的红军将士悲喜交集,共同谈论一路走来的艰辛。

10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在会宁县城文庙举行了隆重的联欢大会,用门板搭起的临时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红布横幅——“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

50年后,在当年的联欢旧址门前,会宁县修建了一座呈三塔环抱状的纪念塔,邓小平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从那时起,会师塔就成了会宁县城的地标,中小学生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成长在会师塔下。

小长征

得知同学们都要去大墩梁烈士陵园,会宁县中川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李志贤有点儿着急。因为做完阑尾手术还不到一年,班主任赵旭刚担心他在“行军”途中体力不支,便劝他留在学校。

但李志贤觉得自己应该“考验一下,锻炼一下”,何况别的同学都去了,他不愿意“掉队”。经过争取,赵旭刚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而这项让李志贤向往已久的活动,正是中川中学已坚持多年的“小长征”。

提及中川镇,当地人都知道那里发生过红军与国民党军在会宁境内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大墩梁阻击战。

红军会师后,为阻挡敌人进攻,掩护主力部队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负伤的副军长罗南辉躺在担架上,指挥红五军将士先后5次打退敌人向大墩梁发起的进攻。面对失利战况,国民党军从兰州调来7架飞机,对大墩梁狂轰滥炸,年仅28岁的罗南辉等800余名红军将士牺牲,遗体就地掩埋。

中川中学是距离大墩梁烈士陵园最近的学校。据校长蔺国微介绍,每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与镇政府同去烈士陵园祭扫。自9月30日被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以来,中川中学的纪念活动也增加为每年两次。

每年的祭扫活动,赵旭刚都陪学生们步行前往。山沟中的十几公里路程,这些孩子走得再快,也得两个多小时。每次返程,赵旭刚都要停下来作几次动员。

在学校,学生们除了接受文化课学习外,还要进行社会实践和意志力锻炼。”赵旭刚说,“小长征”对提升班级管理、同学友谊有很大帮助,“两个孩子本来有摩擦,但在‘小长征’路上开始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

每天回荡的红色旋律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宁县兴建了会师中学。

时隔3年,会师中学副校长杜正权依然记得学校乐团的孩子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流下的汗水。2013年2月,学校乐团参加“相约维也纳——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孩子们衣着笔挺,为台下金发碧眼的观众们演奏了《红旗颂》《红梅赞》等经典红色曲目。

在家长们普遍把高考视为孩子唯一出路的小城里,学校乐团的推进并不容易。据校长吴泰祥回忆,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筹备乐团的钱都是他一点一滴凑来的。瞒着家人,吴泰祥把卖房所得的15万元充当乐团经费,购买了一批管乐器,并将学校车库改造为排练厅。

令家长们意想不到的是,乐团排练并没有耽误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会师中学的中考成绩连续8年全县第一。

会师中学乐团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会宁周边的陇南、定西、静宁等市县纷纷派教师来参观、学习,希望将乐团模式引入自己的学校。

如今,在会师中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伴随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学校乐团演奏的《红旗颂》《红梅赞》等红色旋律,每天都会定时响起。

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饱含了会宁人对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胜利的无尽追忆与深切缅怀。

会宁县教育局局长王池柳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先烈们用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和用生命创造的奋斗史,沉淀为长征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学校师生将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采访:张圣华  余闯  刘亦凡  尹晓军  马琦徽  执笔:刘亦凡  余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