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坪印象

06.03.2015  13:43

资料图片

    “”,其实也就是背靠大山,而又高于山麓的大台阶。兰州多坪,但每座坪都各有各的味道。比如华林坪与伏龙坪相距不远,但华林坪好显摆,它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城市,忘情地将半个土包子脸突兀出来,想展示给西津路上往来的人们品鉴,涂脂抹粉追赶时髦,打扮得远远看去貌似个“公园”,可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不合时宜的俗气;伏龙坪则不然,它显得那么低调,恰似一位隐世的居士,将自己蜷缩在一条沟的后身,似乎是在刻意避开西关十字的繁华与喧闹,游离于城市的边缘。

    伏龙坪温顺得焉然没了一丝“”的生气,再驯服的龙也不致于慵懒地连条“”也不如吧!这不能不让人怨恨起那位草根皇帝朱元璋来,黄袍加身不好好做你的皇上,却偏偏派出个刘伯瘟到处乱砍乱挖,还美其名曰“斩龙脉”。可怜了皋兰山这条修炼千年万年的巨龙,硬生生地让个刘老头子凌空挥剑,劈作两段!从此大兰山也就蛰伏于地,失去灵性;红山根、红泥沟等被龙血浸渍之处至今寸草不生;作为巨龙之尾的伏龙坪也归寂于氤氲之中了。

    传说归传说,伏龙坪的确是个矛盾的载体,有时甚至奇怪得让人难以置信。说它算城吧,它却没有一点城的味道——破破烂烂的街,坑坑洼洼的路,一疙瘩一疙瘩低矮简陋的土坯房子,还有懒懒散散来回溜达的行人,乡土味十足;可是又到哪儿去找距车水马龙的闹市如此之近的乡村呢?哪儿又有无一户农民,没一份耕地的乡村呢?

    伏龙坪偏而不僻,封而不闭。它是巍巍兰山之门户,是驱车上山的必经之处。盛夏,市区酷热难耐,于是就有去追逐清凉的小轿车风驰电掣般接踵而过,伏龙坪也就在吹起的一浪一浪灰尘中变得土头土脑。

    伏龙坪其实并不孤单,它宽容大度地接纳每一位背井离乡谋生的游子,给他们提供一席廉价的栖身之地;伏龙坪也不贫瘠,它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沉积——发现东汉残纸,将灿烂文明传递;拜谒唐琏、黄谏墓茔,仰慕先贤功绩。伏龙坪甘于奉献,每有战事来袭,作为兰州城门的制高点,它便一马当先设防布局,成为军事要地——四座烽烟墩,金戈铁马留史证;三个火炮台,民族抗战写传奇;一条公路、十方碉堡、八道防线……

    回望过去,俯首聆听历史心音,谁可曾听到伏龙坪古战场上铁骑阵阵、炮声轰轰,硝烟弥漫?一段跨越千年的伏龙坪史也可谓一部兰州史,伏龙坪的一沟一壑间或许隐秘着太多的历史密码,有几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失落失传?

    如今的伏龙坪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并未堙没于历史的荒草间。它渴望着与都市亲近,渴望被都市包容接纳。或许,伏龙坪会在不久的将来续写传奇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