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蝉联乳业头把交椅

28.04.2015  04:07

    4月24日下午,国内最大的乳业巨头伊利股份公布了2014年成绩单,销售和净利润蝉联乳业头把交椅在公布年报之前其实已经是毫无悬念了,问题在于他的国际化能走到多远,以及蒙牛和光明等其他国内的乳业巨头怎么追赶,能否超越。

    净利润超过40亿元

    根据伊利发布的年报,伊利股份2014年销售额544.36亿元,同比增长13.93%;净利润41.44亿元,同比增长30.03%。这是国内乳业企业首个接近550亿元规模的企业。在同日,伊利还发布了201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1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49.92亿元和1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和20.16%。

    从细分行业来看,2014年伊利力压蒙牛,重新夺回液态奶老大位置,同时,在竞争更加白热化的奶粉行业,伊利位列国内配方奶粉市场份额第三,在国产品牌中也是第一位。

    根据其他几家公司的财报,蒙牛乳业2014年度净利润23.5亿元;光明乳业2014年净利润5.7亿元;贝因美2014年利润总额1.04亿元,换句话说,伊利净利润几乎比位居第二、三、四位的蒙牛、光明及贝因美三家的总和还多。

    对于业绩,伊利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过去一年伊利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同时,公司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继续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在收入取得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率较2013年同期大幅下降。另外,伊利2015年目标是610亿元。

    伊利蒙牛高端产品竞争胶着

    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的研究报告中透露,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而在未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其中,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速度。

    “相比较而言,在未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毕马威中国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对记者表示,“未来中国液体乳市场常温奶占主体地位的格局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伴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成熟,包括牧场的发展及冷链体系的完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预期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尤其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巴氏奶的市场比例将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的高端液态奶产品特仑苏并没有坐等金典赶超,积极拓展国外奶源,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特仑苏下面延伸出特仑苏全球精选。有乳业经销商对记者透露,特仑苏全球精选产品在华东展开了攻势,促销有力度,市场挺火,特仑苏和金典之战,短期内会呈现胶着状态。

    蒙牛的利润率是伊利利润率的一半,有分析师认为,“蒙牛的奶源供应商都是蒙牛人出来开的公司,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和中鼎牧业等等,每一个都是追求利润的主体。这一点伊利不存在,它的自有牧场占比高于蒙牛。

    植物蛋白饮料继续两强相争

    此外,这几年植物蛋白饮料兴起,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伊利和蒙牛也提前做好布局,将液态奶的竞争延续到植物蛋白饮料上来。据了解,伊利于2014年底推出的核桃乳春节期间收入超1亿,2015年全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另一方面,蒙牛在2014年4月联手美国WhiteWave公司进入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其产品也于去年年12月12日全面上市。

    另据记者多方了解,最近伊利和蒙牛高层都在为下一步做准备,蒙牛部分高管及上游合作企业负责人跑到欧洲学习,伊利部分高层在呼和浩特培训了好几天。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近日频繁提到构建生态圈,推动公司与产业链伙伴实现共赢;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则在千方百计扩产能、拓渠道。南都记者侯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