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定西尽管贫困 但人穷志不短

17.03.2016  08:43

  原标题:“定西尽管贫困,但人穷志不短

  ——张令平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侧记

  3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北京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令伟家采访,就定西脱贫攻坚、产业开发、城乡环境建设等工作作了介绍。

  张令平介绍说,定西是全省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省委要求,定西市确定2016年安定、临洮、陇西3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通渭、渭源、岷县、漳县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首要任务,制定了“1+16+5”精准脱贫方案,组织各级干部大力发扬“三苦”精神、“三严三实”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举全市之力推进精准脱贫。一是树立鲜明的用人、投入、改革“三个导向”,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去年全市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51亿元、占总支出的70.8%。二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在集中补齐水、路、电、房等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排查摸底出全市33个最贫困的村,把责任靠实到市、县区领导,实行包抓责任制,倾斜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攻坚。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政策,总结形成“水路电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的精准脱贫政策措施“16字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落地,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令平说,“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定西来说,加快脱贫攻坚关键要有产业支撑。近年来,定西市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下一步,定西市要抓住国家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围绕主动适应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并向多样化、高端化需求转换的新形势,通过产业升级、项目带动和企业创新等措施,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益发展。特别是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要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大力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仓储、流通、销售特别是加工体系,加快中成药产品、中药制剂、配方颗粒等产品开发,实现“切片”变“药片”,不断满足市场需求。马铃薯产业方面,要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消费群体改善膳食结构的需求出发,深入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的作用,积极引进培育专用品种,加快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和馒头、面条、薯粉丝等主食产品及膳食纤维、蛋白粉、淀粉涂料等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张令平说,定西生态问题、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叠加。就这方面的问题他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方面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全面启动实施甘肃省祁连山、“两江一水”及渭河源三大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建议国家尽快批复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张令平说,定西尽管贫困,但人穷志不短。定西市在抓脱贫攻坚的同时,将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文明定西、人人行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城镇,下功夫解决卫生管理脏乱差、占道经营、违章建筑、乱停乱放等城市病;在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厨房、卫生厕所、取暖和保温设施建设等,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张令平最后表示,定西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调动各级干部、市场主体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注重在抓政策落实、抓精准管理、抓脱贫质量上下功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高胜宇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