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坚持共产党员精神追求

30.07.2015  01:46

    谢春涛在演讲中 记者牛少伟摄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

    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中央联系的专家;被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7月29日上午,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八场活动在兰州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谢春涛作题为《从严治党,坚持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谢春涛从“严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决反对腐败”和“靠制度管事管权管人”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本报选取谢春涛教授演讲及提问环节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永不过时

    谢春涛: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价值选择与行为指向,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才能走到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杀头都不怕。

    有人对信马克思主义不以为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已经过时了。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没有真正搞明白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条文确实有过时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存在过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到今天依然不过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依然是共产党的根,绝不会、也不能够改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党员领导干部就该一身正气

    谢春涛:习近平总书记讲:“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本色。尽管公务员待遇正在逐步提高,但不可能发财,一旦发了财就一定是有问题了。有的人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不就出了大问题吗?

    而做到让干部不想贪,这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各级干部的待遇,尤其是公务员的待遇,让公务员光靠合法的收入也能够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也能体面地、有尊严地养老;另一方面要进行教育,让干部们明白大道理、明白小道理。

    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的必要品质

    谢春涛: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的必要品质,一个干部如果没有担当意识,没有担当的本事,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干部,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而在干部的选用上,应该按照科学的机制来选拔,全面、历史地考察干部,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的现象。对干部的考察不仅看显绩还要看潜绩,包括重大关头的表现,年龄、党龄、履历及个人重大事项的申报。特别是要通过管好领导干部,来管好党员,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来影响老百姓。

    还要继续加大“打苍蝇”力度

    谢春涛: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力度有目共睹,‘打老虎’的数量、涉及干部的级别、处理的严厉程度,可以说是过去少有的。权力过大而监管不严是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自上而下、标本兼治的反腐手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现在关于反腐败的民调,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高校的,还是境外的,认同程度都非常高。当然还有很多老百姓期盼“打老虎”之外,“打苍蝇”的力度也应该加大。有的老百姓讲“老虎离得太远,苍蝇碰头打脸”,这是直接祸害老百姓,必须严厉打击。

    管住干部才能管好党员

    谢春涛: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管住了干部才可能管好党员,才可能影响老百姓。一些地方社会风气很坏,一定是有些领导干部给带坏了。如果一个地方发生所谓塌方式腐败,一定是政治生态、从政环境出了问题。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纪律规矩的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过去这方面做得不够,现在我们应该大力强化。没有严格的纪律规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走下去的,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党纪应该严于国法

    谢春涛:对领导干部而言有两个底线,第一条底线是党纪,第二条底线才是法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法律是最后的底线,只要不违法,就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说一个私企老板的孩子结婚,人家要摆上几百桌酒席,这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这绝对不行。王岐山曾撰文表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申请加入共产党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多尽一份义务。

    其实,这样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党员每时每刻都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思想上和行为的标准上要高于群众,而在权利和自由上要低于群众,如果没有这个意识,那么其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就没有资格加入中国共产党。

    有些“软约束”应该逐渐变成“硬约束

    谢春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确定的,这个价值观我觉得对全党、全国人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十几亿人口,没有一个大家愿意共同接受、遵守的价值观,这是可怕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非常好,就得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然后还得想方设法把一些软约束变成硬约束,让我们更多的人遵守。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包含了中国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精髓,也包含了资本主义创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所以应该想方设法让大家理解认同,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一些“软约束”,应该逐渐变成“硬约束”。诚信就是最有可能也最应该变成的“硬约束”。

    现在在社会上,有的人诚信太缺失,为了挣一点小钱,食品药品都来造假;有些领导干部也缺乏诚信。这些年来,因为在党龄、学龄、年龄方面造假而“栽跟头”的领导干部也不少。例如有一个被查的某省会城市的团市委书记,据说除了性别是真的之外,别的都是假的。这样的人,连基本的诚信意识都没有,还怎么为老百姓服务?

    善用互联网发挥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谢春涛: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党和政府、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我们善用互联网,我们传递信息、搜集信息、处置信息,都会非常便捷。我曾经观摩过很多地区的网络问政,书记、市长在网上一一回答网友的问题,帮助普通老百姓解决问题,这就是善用互联网的结果。

    但是负面的东西也不可忽视,互联网上,网络谣言、道听途说、恶意诽谤、攻击政府的言论也存在。对于这些,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它的正常运行。

    首席记者李晓霞

    ■记者手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我们很近

    80分钟的演讲加上10分钟的互动,其间穿插了40多个故事,满场无数次“情不自禁”的掌声以及微信里许多观者积极踊跃的参与,足可见“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兰州的成功。特别是谢春涛教授关于从严治党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又道理深刻,让很多现场的观众纷纷感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的准则。这样的准则,存在于公民道德中,存在于法律中,也存在于党纪中。

    “管住干部才能管好党员”、“诚信就是最有可能也最应该变成的‘硬约束’”、“权力过大而监管不严是腐败的重要原因”……当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生动地事例一个个阐述开来时,引起了在场许多观众和网友们的共鸣。于是,网友们的各类互动也活跃起来。“从严治党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有些地方认为从严治党是党内的事,搞内循环就可以,拒绝走群众路线,这种情况应该怎样改善?它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什么内在联系?”活动现场,理论与实例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大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也更加深刻。

    论坛结束后,专程前来聆听演讲的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中宏告诉记者,从教育和公众认知的角度来说,谢春涛教授讲的非常精彩,让他自己也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认同和践行的问题论述非常清楚,这对于我们知行合一非常重要。“每一个人要自觉地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特别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好认知、认同和实践的结合。只要每一个人都做好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可以实现。

    首席记者李晓霞

甘肃公安机关严打经济犯罪 挽回经济损失33.6亿元
  中新网兰州5月14日电 (记者 徐雪)“2021年以来,全省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4440起,立案3121起,破案2264起,移送起诉3486人,挽回经济损失33.甘肃新闻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救命钱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看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探索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保护体系 涉敦煌文化等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记者 徐雪)“今年,甘肃新闻
甘肃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航 助推法治政府监督机制建设
  中新网兰州4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行政复甘肃新闻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案件逾2000起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违法犯罪案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保长江治黄河?
   (两会人物)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