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 语言多元学术自由
九个头条网讯 知名媒体人朱学东在近期访港后著文,为我们介绍他认为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的原因,小编为你整理如下:
一、港大的英语学习训练的环境。
虽然钱钢老师的课是普通话课程,但港大更多的是英语讲学。我在港大遇到的一位刚去港大学习的内地同行告诉我,她们全部是英语授课,好在她在国内是是国关毕业,这些年做国际报道,英语一直是曲不离口。其实英语的重要性,更多在于当今世界文明的成就,大部分来自英语世界,而英语则是最主要的表述工具。所以英语好,有近水楼台之便。这些年我自己苦恼于英语没学好,只好读一些二传三传的翻译作品。
与内地非外语类专业相比,港大的英语学习训练的环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二、在师资生源,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学习以及资料的多元化。
我在港大访学期间,应邀参加了由新闻与传播中心总监陈婉莹教授担任舍监的学生校舍活动High Table,校舍四百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硕士博士盛装出席,济济一堂,弦歌声中,欢乐相聚,庄重热烈,就像国际青年大联欢一般。
港大的师资生源如今非常多元。校园里走过,英语粤语普通话随处可闻,像我这样的土包子,全然不必担心。这种多元,更容易涵养出学生对不同种族国家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理解和平等态度。
多元开放不仅仅是师资生源,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学习以及资料上。
我在港大新闻与传播中心很认真地听了钱钢老师的两堂与当代中国新闻史相关的课程,钱钢老师是我新闻界的前辈,其《唐山大地震》的章节,被选入了香港的中学教材。钱老师的讲述的内容,是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必须知道的历史事实。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的相当部分,我们这些从业者都是通过自我阅读学习获知的,在内地高校几乎是不可能被允许的——钱老师曾在中山大学讲过这门课程,今年起因故停开。
不能让学生面对真实发生的过去,并教他们通过触摸历史上那些兴衰变迁的脉动,以警示自己,关怀社会,面向未来,如何能培养真正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其实这也是内地高校盛产无论是精致的还是粗鄙的利己主义者的原因之一。
学术自由是学校好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三、港大还有着非常好的图书馆体系。
我在港大访学期间,办了一张图书馆的临时证件,可以去图书馆翻查资料。这也让我有机会一窥港大图书馆真容。
我的语言能力让我只能跑去港大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室的冯平山图书室。在这里,你可以随便浏览,也可以使用电脑查询。
在看似并不特别的图书馆中,与我们内地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内地版的书,也可以找到港版和台版的书。
即便是同一本书,还是有差别。内地版通常是洁本,而港版台版却是全本。
当然,你还可以找到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地没有出版的严肃读物。
在一个只能阅读洁本的环境里成长和在一个能够阅读全本的环境里成长,其对世界的理解,自然相去甚远。关键是,这洁本是他人的意志。
更不用说在全球互联时代,我们使用的,更像是一个大局域网。
不惟如此。在港大与同学分享时,谈到利用图书馆,陈婉莹教授插话说,她一学生参加校长官邸活动,校长问对港大最深印象,学生答图书馆,能借回150本书,半年!建筑系朱涛老师,《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的作者告诉我们,港大有最好的图书馆和检索系统,如果本校图书馆没有,本港有,可以调阅;如果英美高校有,也可以商借甚至复印。另有人告诉我,如果是港大正式职员,因研究要求,发现本校图书馆无此书,而该书有售(非孤本文物),职员可以要求图书馆购进!
四、富有活力的学生活动
是港大的学生活动,不仅仅有那种丰富业余生活的,更有很深社会参与的,公益慈善的,政治行动的,都有,没有人会担心因为参加不同立场的政治社团活动而担惊受怕。这才是有古典阿卡德米学院味道的地方。
钱钢老师跟我讲过一个他所在学舍的故事。权威极大的舍监某次冤枉了一位学生,要求这学生离开,学舍里的其他学生立即起来抗议,闹得纷纷扬扬,几次交涉谈判之后,舍监道歉收回成命,以学生抗争胜利结束。钱老师曾问其中的学生,不怕舍监秋后算账么?学生说,你以为这是在大陆啊?这是香港!
五、“到更开放的世界去 ”
曾有内地高分考生从港大退学回北大,这是个人选择,别人自然不能置喙。不过,钱钢老师在送赠我女儿的《大清留美幼童》一书上题签的是:“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更开放的世界去”。
我想,到更开放的世界去学习,这是摆脱坐井观天,构建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命运的力量。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后辈的期待。
本文整合自 作者博客 朱学东《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