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互联网绝非滋生恐怖的土壤

21.07.2014  22:48

  约瑟夫·奈在《网络战争与和平》一文中指出,在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网络战和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可能比现在更大。各国应坐下来讨论如何限制它对世界和平构成的威胁。

  美国是最早把反网络恐怖主义纳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国家,2001年的《爱国者法》首次将网络恐怖主义列为正式法律术语。2010年10月,英国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防务重点中第一级就包括网络恐怖主义。今年6月30日,俄罗斯公布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要对利用媒体或互联网在内的通信工具公开煽动极端主义活动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也是网络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近年来,以“东伊运”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大肆发布恐怖音视频,煽动对中国政府发动所谓“圣战”,成为近年来中国境内特别是新疆地区恐怖袭击多发的主要和直接原因之一。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日前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网络恐怖主义,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对网络恐怖的打击,既要延续应对传统恐怖活动的策略和方法,又要针对网络空间的特性和网络恐怖活动的新特点找准突破口。

  情报搜集、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是打击网络恐怖的根本前提。美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全球网络信息监控“矩阵”,通过这一体系,美国能监控全球通信、掌握金融交易信息和目标的网上轨迹,进而得以掌握恐怖分子的行动线索,摸清其家底,成功挫败恐怖行动。据报道,迄今美国已成功阻止了50余起恐怖袭击。为提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美情报部门开始兴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犹他州布拉夫代尔的数据中心是情报数据存储中枢,为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和数据提供足够的运算和存储空间,并配备众多密码破译专家、数据挖掘人员、情报分析员。在2011年建成“极端主义行动预警系统”基础上,欧盟计划投资2000万欧元耗时4年新建一个数据中心,为防范暴力极端主义提供行为分析及具体意见。以色列的“预防性反恐”也是根据恐怖组织在网上传播的影像资料、文章话语和宣传组织了解他们的动机、目标,并判断他们的能力和作为,由此提高预防恐怖主义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