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人工耳蜗植入术,还听障人士一个有声世界

20.08.2015  18:28

健康专家成员简介:

郝剑萍毕业于兰州医学院,本科学历,主任医师。现任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常见手术操作,特别是在先天性耳聋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新闻背景:

8月1日,省康复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为一名8岁的失聪患者成功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标志着由全国残联、甘肃残联、澳门基金会联手开展的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也意味着该名失聪患者成为了此次救助项目的第一位受益者。

今天,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威胁着几乎每一个人,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听力言语障碍人士的生活质量、保护正常人的听力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人工耳蜗植入术为严重耳聋患者打开有声通道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儿童超过80万人,14岁以下的近200万。每年有3万左右听障儿童出生,如果加上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每年新增的听障儿童超过6万。而据甘肃省全省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听力残疾人36.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其中0-6岁儿童2万多人。

采用人工耳蜗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康复的唯一有效方法。郝剑萍告诉记者,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用于人体的商业化神经假体,是一种能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可以替代病变的内耳外毛细胞刺激听神经,使大脑的听觉通路变得完整,人工耳蜗分为体内机和体外机两部分,体内机需由手术植入人体内,之后再将体外机佩戴在耳朵上。人工耳蜗是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它是目前能帮助重度以上耳聋的成人和儿童重建听觉,开启有声世界的重要通道。

郝剑萍介绍说,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耳科难度最高的四级手术,这是因为人体内耳结构非常复杂,内耳手术需要万分精细。人工耳蜗的体内植入电极非常纤细,要把电极植入到遍布神经的耳内风险非常大,对手术仪器和医疗技术,以及医生的经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除去麻醉可能会导致的风险之外,在手术进行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眩晕、面瘫以至于颅内感染等更为严重的后果。而患者的年龄越小,手术风险就越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于医院和医生的要求很高,只有国家验收合格的医院和具有一定资质的医生才有能力实施此项手术。也就是说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功与否,主刀医生是关键,同时听力学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听力师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了解,作为省内三甲医院之一的甘肃省康复中心院二十多年来一直将耳鼻喉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建设科室,多年来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医学人才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的烦恼。自2013年,该科郝剑萍主任联合国内知名人工耳蜗植入专家在全省残联系统率先开展了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成为省内首家可以施行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康复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植入手术20多例,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聋人,在这有声的世界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去听力及开口说话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的与外界交流,因此在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郝剑萍告诉记者,人工耳蜗手术的成功实施,会帮助这部分人群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回归正常生活的轨道,对其身心发展、社会交际、日常生活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让会这个社会更加融洽和谐。

二、康复训练(语言矫治)帮助术后患者融入社会

针对不同年龄的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郝剑萍告诉记者,我们按照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种人群划分,进行术后不同的康复训练(语言矫治)。语前聋是指会说话前已发生的耳聋,因此失去了学习说话的机会。对于语前聋患者除需要恢复听觉外,还要进行语言学习。一般要求植入年龄在7岁以下,但最佳年龄为5岁以下,因为5至7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超过7岁学习语言相对比较困难。语后聋患者植入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与语前聋有所不同,主要进行听能的康复训练,需要康复机构给予专业康复指导,对其语言进行矫治。术后一个月后,病人要回到医院接受外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专业医师及听力学专家们会启动语言处理器内的电脑程序,根据病人对声音的适应程度进行言语处理器中的程序调试,使病人听到的声音更舒适。由于病人对植入后听到的声音需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所以需要定期到医院来进行言语处理器的调试。

面对当前我省听障人群比例较大的现状,郝剑萍表示,保护听力要从孕前期做起,妈妈在孕前至围产期,如果发现可能造成的情况,只要及时干预、处理,就可减少聋儿的出生。随着社会发展,引起耳聋的病因不断增多,其中中耳炎、外伤、耳毒性药物、突发性耳聋、噪音性耳聋及脑膜炎等是导致语后聋的主要原因。作为青壮年人群,要避免职业压力大、疲劳过度、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耳病,警惕突发性耳聋带来的听力障碍,日常生活要减少噪音刺激、避免物体插入耳中以及有效缓解生活压力、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预防耳部及听力疾病。总之,一旦感觉不适,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帮助大部分有听力损失的人群。

三、慈善资助让严重听障患者不再对手术望而却步

虽然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严重听力障碍患者恢复听力的唯一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几十万元的人工耳蜗价格昂贵让许多贫困家庭望而却步。

记者采访中得知,目前,2015年“集善工程——(澳门基金会)助听行动”国产人工耳蜗甘肃项目从8月1日起正式启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成为省内唯一一家承接该项目的医院。据了解,该项目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甘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推行的“集善工程——(澳门基金会)助听行动”国产人工耳蜗甘肃项目,听力严重受损的省内、外重度聋患者都可到省康复中心医院报名参与此项目,通过医院筛选后,届时将有符合手术条件的30名患者获得人工耳蜗设备免费资助。咨询电话:0931-7849158。粗略估计,患者家庭可为此省去十多万元的巨额费用。

四、让每一位听障患者都享有“听”的权利

尽管医生为严重听力障碍患者的现状忧心备至,但知晓度低、接受度不高、价格贵等成为实施人工耳蜗手术的“硬伤”,郝剑萍表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余万,很多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往往放弃手术治疗。

随着国家不断实施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项目,对儿童听障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全省每年约有300多名听力残疾儿童享受国家项目资助,约有80%以上的儿童能进入正常幼儿园和小学接受教育。相对于儿童听障的救助,国家对于成人听障的救助介入晚,近年来才加大了干预力度,此次8月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首次启动的成人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将有30名患者受益,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做40多万个人工耳蜗,而在中国每年总共才有三四万例。相对于全国数百万的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人工耳蜗的植入数量是杯水车薪。对此,郝剑萍呼吁,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扩大免费救助范围,提高救助人数,同时能够将人工耳蜗产品纳入到甘肃基本医疗保险范围。通过医保政策的推动,能够大大降低人工耳蜗设备和植入手术的费用,同时医院与生产人工耳蜗的厂家密切联系,走“平民路线”,跟进对术后人群的定期康复检查以及人工耳蜗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当然,让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更多重度耳聋患者打通有声世界,也需要社会更多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让每一名听障患者都享有“听”的权利——

这是一名耳科医生的朴素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