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适宜植物选择研究取得新进展

16.01.2018  22:03

传统污水处理厂在我国城市的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投资、运营成本高,运营管理相对复杂,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开发和推广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对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模式,是以污水处理为目的,人工设计建造的工程化湿地系统。它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协同作用来处理各种污水,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出水水质好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功能单元,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而且还具有绿化和改善小区域气候,促进生态建设的作用。甘肃大部分地区气候冷凉,植物生长季节较短,且土壤和水体含盐量较高,湿地植物在低温、高盐条件下生命活动降低,生长量下降甚至停止生长,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影响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效果,限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我省的应用和推广。为此,省科技厅支持甘肃农业大学立项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适宜植物选择”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筛选出适应甘肃中西部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植物种类,为我省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课题组在引进具有耐低温、耐盐碱、耐辐射潜力的植物基础上,通过同步筛选引进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再进行污水净化处理效率研究。最终通过一系列野外和模拟试验,从耐寒性、耐盐性、耐辐射性和污水净化效率等四个方面对植物生态适应性和人工湿地建造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芦苇、香蒲、鸢尾等三种适宜甘肃中西部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种植的植物。

项目研究成果使得在甘肃中西部地区利用人工湿地方式处理污水成为可能,从而节省大量资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显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