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今年7%增长目标很难守住

16.09.2015  11:56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经济形势的下滑?中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经济持续下滑已经快五年了,究其原因是长期过度扩张投资,破坏了分配结构所致,以及宏观调控错误所致,并预计今年7%的增长目标很难守住。

  他坦称自己已经从此前的“谨慎的乐观”派转变成“相对悲观”派。因中国持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严重扭曲了GDP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的比例关系,导致内需不足,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经积极了18年,严重扭曲了GDP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的比例关系。199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62.9%。与世界平均水平65%接近。2010年降至4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9.5个百分点。内需还能足吗?”他称。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2010年经济增长10.6%、2011年9.5%、2012年为7.7%、2013年为7.7%、2014年为7.3%。

  此外,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错误货币政策,严重打压了外贸出口,使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严重减弱,以及越拉越大的居民收入差距。

  他表示,经济学证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小。中国收入差距用基尼系数衡量,仅仅比南美国家好一点,比美国、俄罗斯和印度都大。经济发展已经不可持续。

  “我们没有认真分析经济下滑的原因。乱处方,我认为基本上吃错了药。”贺铿尖锐地批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济怎么就稳不住呢?而且趋向严重呢?

  除上述因素外,他坦称管理层太着急,也导致调控政策很盲目。

  他举例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拼命扩张财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又拼命扩张货币,搞了个“四万亿”;近几年,财政、货币双扩张,实际上比四万亿还四万亿。

  “大量的钱都沉淀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上,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严重脱节,不计成本,不讲效益,抓经济能这样抓吗?”贺铿称。

  他认为,由于太着急,导致调控政策很盲目,调控的指导思想很滑?

  2007年,外汇储备不到9000亿美元,开始担心“流动性泛滥”,拼命打压外贸出口;现在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却说“流动性不足”,要防“通货紧缩”。

  他指出,在这样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宏观调控不可能是正确的。宏观调控不在调分配结构上下力气,而是一味加大投资,使房地产畸形发展,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超经济水平发展,分配比例越来越扭曲。

  由于财政扩张,货币放水,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十分令人担忧。中国若出现金融危机,不会像美国出现金融机构倒闭。中国五大国有银行绝对不会倒闭。但是资金链会大面积断裂,银行呆坏帐会迅速增加,“跑路”的人会更多。

  此外,现在脱实向虚现象严重。没有在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上认真下力气,说的多,做的少。实体经济越来越“空心化”。银行、企业、百姓都想在股市上赚钱,不抓实体经济,钱从哪里来呢?

  “信息产品消费、电子商务、互联网+、房地产、股市都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但我们有点本末倒置。”他称。

   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贺铿就建议,中国应该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灵活货币政策。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认真整顿金融秩序,杜绝金融投机行为,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狠下功夫。

  适度压缩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改善GDP的分配结构。谨慎消除房地产泡沫,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服务。

  同时减少生产型国有企业比重,创建、扶持技术研发型国有企业。生产型国有企业,只要不危及国家安全,尽量民营化。并创建一些以技术创新为目的的研发性国有企,其主要任务不是赚钱,是出新产品、新技术,为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国家科技进步服务。

  他还建议中国要继续加强结构性减税,建立财政性创业基金,着实扶持中小企业发,支持大众创业,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加大财产税、个人所得税改革力度,调节高收入。加强社会保障,逐步提髙最低工资水平,促进中低收入者增加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加强农业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认真发展县域经济。向日本学习,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他称。(转自路透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