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生态”产品走出去——环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纪实
今年春节刚过,环县赵掌沟农家山货网店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县城原先的店面显得小了,最近他们在城郊租了一处农家院落,搬到更宽展的地方开始更大规模的经营。
如今,像赵掌沟农家山货网店这样的电商已在环县遍地开花,带动全县农副产品走出去,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一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环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当地生产的荞麦、胡麻、小米、葵花子、豆类、马铃薯以及果品、羊肉等几十种农畜产品,因远离工业区,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产品。其中“环县荞麦”、“环县羊羔肉”、“环县马铃薯”还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环县荞麦、胡麻、羊羔肉等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市场青睐。
但环县作为国扶贫困县,交通基础薄弱,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卖难”仍然突出,而且价格波动大,影响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省各地、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使农产品销售打破时空界限,网上销售成效突出,带动农村商品流、信息流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环县当地一些商家瞄准商机,纷纷开网店销售土特产品。县委、县政府也顺势而为,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县财政拨付300万元发展基金扶持规模以上电商企业发展,协调银行贴息贷款1000万元引导农村青年进行电商创业。目前全县已建成2个网购平台,发展网店经营户105家,线上日交易额达到200单以上。
去年,环县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宣传推广等,聚集全社会力量,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二
3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赵掌沟农家山货网店采访,几位网店工作人员正忙着将精选好的胡麻、荞麦、小米、黄豆、白瓜子等产品打成真空包装,分批装箱后通过快递物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负责人赵陇洲告诉记者,目前网店经营的产品都是从当地农户中收购来的原生态小杂粮。网店自2013年开业以来已累计销售3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
据介绍,这家电商企业把发展目光投向更远,去年投资107万元成立了环县赵掌沟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从种植、收购到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与农民签订订单种植,按合作社要求种植,保证产品质量。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25户,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同时,合作社还计划投入150万元,建设年产1万吨小杂粮自动化精选和真空包装生产线,达到日处理网上订单2000单的包装能力。在各乡镇建立代购点,以稍高于市场价从农民手里收购农产品。“最近我们已在兰州定购了生产设备,今后通过精选和包装,确保原生态产品货真价实,把环县的小杂粮品牌打出去。”赵陇洲说。
如今,环县电商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的OTO模式。环县傲林电子商务公司投资100万元建成环县特色产品线下展示馆,并在天猫商城和淘宝网建立环县特产馆专营店,借助电商大平台优势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量大幅提升。
三
与大多偏远农村地区一样,在环县发展电子商务,最缺的是人才。
环县一站通商贸公司总经理刘虔成告诉记者,网络平台建设、电商运营策划以及产品营销、市场开发等,都需要既懂网络科技、又懂电商运营的高端人才,他深深感到这方面人才的紧缺。
为此,刘虔成先后到兰州、西安等人才市场上“挖人”,还多次到北京,联系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同学,帮忙为自己的公司设计、策划和营销。
一来二往,北京的两位同学看到了刘虔成发展电子商务的决心,也看到了家乡发展电商的后发优势,加上刘虔成多次邀请,两位昔日同窗好友先后毅然辞去了在北京待遇优厚的工作,决心回乡创业。
“家乡空气好,产品原生态,发展电子商务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很大,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遇。”从北京回来的小苏如是说。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在刘虔成的带领下,几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先后对环县3000多家各类商家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信息库,创建了“环县生活服务网”,打造环县本地的区域网站,为当地群众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等生活服务。公司还与环县几家大型超市合作,开展同城配送业务,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买到日常用品。去年底通过举办商家联盟促销活动,带动商家消费60多万元。同时还开发优沃达网上商城,利用商家联盟优势,销售环县小杂粮。
环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环县的羊肉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当地养殖量增加而当地市场难以消化造成的。今后县上将扶持电商企业建设大型冷库和冷链包装生产线,积极开拓全国市场,用快递物流将羊羔肉系列产品以最短的时间送到各地客户手中,带动环县养殖业健康发展。(严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