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农”尚需进一步突破瓶颈
党报论坛
今年7月,皋兰县57个行政村“四融”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广大农民通过“四融”平台自助办理小额存取现、转账等基础金融业务以及新农保,话费、水电费等代理缴费服务,还可通过专家在线“问诊”、培训等多种形式获得农业技术、政策、法律、金融知识等,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最主要的是通过“金穗e销”和“惠农e购”两个电子商务平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赔本赚吆喝”的问题,让其成为“三农”的电商。(相关报道见9月25日《兰州日报》一版)
近两年,农民“触网”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同样给“三农”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根网线,一头连着农家地头,另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足不出户、不出村就能办成事,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可能。皋兰的“四融”平台为“三农+互联网”开了个好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四融”平台还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平台,是一个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平台,只是覆盖到村,还远远达不到人人开通,家家入户的要求。因此,如何让“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高铁列车”,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
首先,要加速“硬件”建设,实现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光纤进村入户工程是实现三农融入“互联网+”思维的前提条件,没有完善的硬件条件,互联网在农村的有效推广就是空中楼阁。此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各具特色的农村电商才能遍地开花。
其次,要培育人才支撑。网络通了还要会用,当前不少“农民网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对网店经营、推广等专业技能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产品设计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互联网经营水平还非常原始。因此,各级政府要鼓励像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和部分有物联网经营基础的农村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促使“农民网商”群体做大做强。
最后,要规范使用和规范化经营。目前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纠纷解决与仲裁等秩序与管理建设不足,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诚信门槛”不能全靠农民自发解决,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相关企业来协同推进。
农业是传统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当“互联网+”已经叩响现代农业的大门时,农业以及整个“三农”发展都注定会为此而发生巨变。“互联网+”时代赋予了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奔向现代化征途上一次后发超越的绝佳契机,给现代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谁能抢先搭上这趟互联网“高铁列车”,谁就将站上高速成长的风口。也许,这才是“四融”平台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