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高价房进了“伪名校”? 楼盘名校”暗藏玄机
知名中小学的入学名额是“稀缺资源”,多少人挤破脑袋都得不到。但一些楼盘销售员却告诉你一条捷径:买房,就可以就读名校在小区里开设的分校。
近些年,这种“楼盘名校”在不少城市火起来。然而,许多人为让子女读名校而购买高价房,随后却发现,此名校非彼名校。
“楼盘名校”火爆的背后,是开发商耍猫腻,还是名校在忽悠?
7月25日,武汉万科金色城市小区售楼部前,几百名市民在高温下举着横幅要求开发商兑现承诺,确保其子女就读小区内小学和幼儿园。现场氛围紧张,不少警察前来维持秩序。
据了解,2013年,这家开发商与武汉市洪山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引进华中师大附小建设华中师大附属金色城市小学。按照同样的模式,武汉市育才幼儿园也被引进建立了分园。不少业主告诉记者,买房时,销售人员向他们承诺,幼儿园和小学是小区建的,可以保证业主子女就读。
但是,今秋这两所学校却招生“吃紧”,业主需要摇号来争取少量名额。对此,开发商代表潘见说,小区是按照规划要求配建的幼儿园,建成后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我们只是说业主有就读的资格,并没有说一定能就读。”潘见说。
与华中师大附小一样,武汉许多知名中小学都与开发商合作,开设了新校区或分校。武汉一所让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近年来跨区域合办了多所分校——2000年,在宝安花园小区创立了武昌实验寄宿小学;2006年,在美林青城小区旁设立了武昌实验第二寄宿小学;去年又在复地东湖小区设立了新校区。
记者日前来到其中一所分校,看到这里拥有五六栋新盖的教学楼。学校一名值班人员说,今年计划招生150人,小区业主可以优先入学,剩下名额再对其他就近学生开放。
潘见告诉记者,这类学校是由开发商建设并与知名中小学联合兴办的分校区,教育部门在学籍划片时会将小区划进去,有利于业主就近入学,所以成为许多购房者买房时的重点考虑对象。
双赢:楼盘销量猛增,学校冠名赚钱
事实上,“楼盘名校”模式在一些城市相当普遍。有名校的楼盘,其“学区房”就算高价,也不愁卖。
武汉市百瑞景小区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2011年,百瑞景对外宣传,名校武汉小学将在此建立新校区,“购精装小户即可入读武汉小学”。消息传出后,购房成交量明显增加,曾出现过数百人彻夜排队购房的情景。
不仅销量,价格也随之攀高。2011年在此买房的武汉市民高先生说,他买的一期精装房每平方米1.1万元,比当时周边类似商品房贵1000—2000元。据此计算,百瑞景小区总住宅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相比同地段楼盘,增加了一笔可观的销售收入。
对学校而言,这也不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首先是不菲的“冠名费”。洪山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开设金色城市小学,这家开发商每年支付给华中师大附小两三百万元。
此外,名校自身也有校区扩容的需要。武汉一位资深小学教师说,多数中小学都位于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校区面积狭小,特别是知名学校更面临此类困扰。地产业内人士称,房地产开发商引入名校资源,通行的办法是捐校舍。
猫腻:花了大价钱,进了“伪名校”?
在利益驱动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看到这一增加销量提升价格的“招数”,纷纷与知名小学合作建设分校。在热火朝天的“联合共建”背后,捆绑的是商家与学校两家的经济利益。
记者了解到,武汉小学百瑞景校区,对外名称是武汉第一寄宿学校,其实是武汉小学参与建设的民办学校。尽管与武汉小学是相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但家长告诉记者,两校师资并不完全一样。
类似的情况是,华中师大附小在多个楼盘都开设了分校,有的是民办性质,有的是公办性质。华中师大附小向分校输出相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委派核心管理人员,但师资则是从社会上招聘。
另一方面,“楼盘名校”入学名额不能满足需求。
洪山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为了短期利益,一些开发商开设分校的规模并不大,只能解决有限的就读人数。刚开始时,这种矛盾并未凸显,开发商借名校之名迅速高价卖房,但大部分业主入住后,名额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开始暴露,而楼盘已售罄。
不少大型小区都面临着适龄儿童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规模的问题。除了金色城市小区,百瑞景小区的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楼盘共六期,后几期的业主就遭遇了招生名额限制。
对此,武汉金卫律师事务所主任宫步坦认为,规划部门应在审批阶段严格把关,对于建设小学幼儿园规模偏小的楼盘,应要求开发商建设相应体量的学校,并增加学前及中小学教育用地的规划设计。同时,教育部门要抑制中小学与房企合作开设分校的冲动,对社会办学规模、教学管理等进行监督。
据新华社武汉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