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盛行是在让老实人吃亏的逆淘汰

09.07.2014  17:05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昨日,5个中央巡视组通报了在河南、辽宁、甘肃、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发现的问题,河南还被指出,“买官卖官问题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贿选问题一度也比较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有发生”。(7月8日人民网)

  河南的买官卖官问题有多突出,以及这种突出问题发生在中央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新思路之前,还是之后,或者“一如既往”,从报道看,尚不得而知。如果发生在之前,也许还可以“理解”,毕竟以前的反腐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但是,如果发生在这之后,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买官卖官,就属顶风作案了,必须重拳出击。不管涉及何人,都应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否则,买官卖官之风会愈演愈烈,甚至不可收拾。

  自从升官成了“钱景美好”的发财之路后,官帽就成了一件“炙手可热”的商品。有买官者,自然就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卖官者,买官者常有而卖官者就不可能不常有。到底是先有买官者,还是先有卖官者,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卖官者的危害明显大于买官者,因此,对卖官者的惩罚必须重于买官者,重典才能刹住买官卖官的歪风邪气。

  买官卖官一旦成交,双方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对于卖官者,唾手可得的好处刺激着他继续铤而走险,以致一“”不可收拾。对于买官者,贪污腐化也“在所难免”,以求尽快收回“投资”,“扭亏为盈”,之后,一旦买官者掌握了实权,“必然”会依样画瓢地把卖官的“事业”传承下去。所以,买官卖官绝非一锤子买卖的事,就像惯性定律使然一样,买官卖官者都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走上不归路。

  组织部门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用好的作风选好作风的人”。是的,这是组织部门永恒的主旋律。如果选官都能坚持五湖四海的标准,不管拟提拔对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一视同仁。那么,有“鸿鹄之志”的仁人志士,谁还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拉“小圈子”,结交“小兄弟”?如果组织部门都能做到买没买官都一样(笔者绝非说可以买官卖官),那谁还愿意去花钱买官呢?

  作为组织部门,要善于发现人才。发现人才不能道听途说,要多深入基层,听民意、识英才,量才而用。发现了人才,特别是发现了杰出人才,要及时委以重用。如果才能出众,但官位尚不及才能平平之辈,甚至还不如“泯然众人矣”的庸人,怎么能让人不对买官卖官“想入非非”呢?

  要杜绝买官卖官现象,就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虽然从古至今,毛遂自荐就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但毛遂自荐大多还是与买官者更为“结缘”。在买官和毛遂自荐“双剑合璧”的攻击之下,组织部门很难守得住“马其诺防线”。于是,纷纷为买官者一路赞歌,快马加鞭地把他们送上一条官运亨通的“金光大道”。在这种情况下,千里马(才能出众但“老实巴交”的干部)“食不饱、力不足”,当然就“才美不外见”了。

  文/龙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