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谈如何走好草地农业这条路
原标题:如何走好草地农业这条路
——访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发展草地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对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日,光明日报社记者就如何发展草地农业专访了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的新路子
记者:7月21日,《光明日报》5版“大视野”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组关于草地农业的稿件,其中介绍了甘肃开展草地农业试点工作情况,您对这组报道有何评价?
王三运:我认真阅读了这组新闻稿,深感无论是对任继周院士的专访、对第三届中国草业大会的报道,还是对甘肃开展草地农业试点工作情况的介绍,都始终贯穿了推进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型、更好保证粮食和生态安全这条主线,有理论、有实践,有深度、有见地,既深化了我们发展草地农业的认识,又坚定了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的信心。
具体而言,深化了认识。这组报道立足城乡居民饮食结构的趋势性变化,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发展草地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新举措,启迪我们大胆探索和实践粮草兼顾、生产和生态互促共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比如,报道指出,我国人均口粮从1986年的207.1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148公斤,降幅高达28.5%,2013年城乡居民年消耗口粮分别仅为70公斤和120公斤,与此同时人均肉蛋奶消耗量一路攀升,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再比如,目前我国年口粮需求为2亿吨,而可转化为肉蛋奶的饲草需求量高达5亿吨,是口粮需求的2.5倍,加之我国多数饲料公司改用小麦代替玉米来配合饲料,折射出传统的耕地农业已难以承受饲料需求之重。还比如,任继周院士呼吁,“粮食安全不同于食物安全,耕地农业并不是粮食安全的可靠保证,不能再靠化肥农药来实现粮食增产了”,可谓振聋发聩。基于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探索农牧互促来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同时,坚定了信心。从这组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草地农业发展,已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构建形成了支持系统。任继周等专家学者持之以恒艰辛探索,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有关省区积极实践,在扩大种草规模、丰富产业类型、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我省一些地方在发展草地农业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发展现代草地农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贵报以单独篇幅重点介绍甘肃的情况,对我们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们将坚定不移、勇于实践,加快推进草地农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阅读这组报道,我感到全省各地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深化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的认识,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草地农业,尽快让草地农业成为添绿的支柱产业、兴牧的基础产业、富民的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良性循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