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诗意家园 ——陇南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纪实

09.07.2014  11:00

  一踏进陇南界内,一个个依山傍水、树木掩映、青瓦白墙的村庄,很快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昔日山道崎岖、村庄破旧,到今日交通顺畅、乡村美丽,陇南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如一缕缕春风,吹遍山川田野,把一个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

彰显生态环保,新农村成为大山深处亮丽风景

  走进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一座石桥连接着村庄。溪边的农家小院,青瓦白墙、绿树掩映。院墙上,农民自己画的山水画朴拙、生动;空地上,石头围成的花圃别致而自然,村头一棵生长了1000多年的菩提树像一位见证村子变化的老人,欢迎着每一位客人。来到两当县云屏乡棉老村,苍翠的山峦绵延起伏,突兀的山石青苔裹面,在河谷,淙淙的小溪一路欢歌向前奔流。山水之间,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房屋散落在山坡上,如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

  像花桥村、棉老村这样溪流相伴、树木掩映、田园风光浓郁的村庄,在陇南为数不少。为彰显陇南“山峦植被茂密、河流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宜人、人居环境优美”的特色,近三年来,各县区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筛选确立示范村。在村庄规划和民房设计上,把每一个村作为景区来设计,把每一户人家作为景点来改造,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民俗习惯,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景观,合理设计房屋结构布局和外观风格。同时,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文明长廊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创建、扶贫开发等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绿化、房屋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工程。

  为了着力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饮水、用电等最迫切的问题,近三年来,陇南市累计投入18.2亿元,在农村集中实施了“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工程。每个新村庄都配套了文化广场、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等。农村都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固定了专门的保洁员,不论走进哪个村子,都呈现出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生产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的新气象。

打造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盛夏时节,走进陇南山区,就仿佛走进了特色林果的世界。在康县、成县、两当等农村,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树;而白龙江沿岸四季常青的橄榄树随风摇曳,仿佛欢迎着每一位到陇南的客人。

  近日,记者来到陇南著名的苹果专业村——礼县永兴乡文家村,风格统一、文化墙装饰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村前、村后,山坡上、河谷里,望不到边的苹果树把村子包围了起来。

  “我家的10亩苹果去年收入了17万元,一家四口人均超过了4万元。”正在果园里浇水的老支书文新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民文新民算起了细账:“每亩果园按正常挂果算,可产优质红富士苹果5000余斤,每斤按3.5元的价格批发给外地客商,一亩收入1.75万元,10亩就是17.5万元。”

  如今,全市涌现出了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徽县嘉陵镇田河村等一批依靠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茶叶、花椒、核桃、银杏等绿色林果专业村180多个。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绿色林果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613元的60%。

  在全市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中,陇南不满足于村庄的“外表漂亮”,而是把助农增收贯穿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2013年,全市绿色林果产业种植面积1015万亩,实现产值99亿元。其中,花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二,油橄榄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林果产业是陇南种植面积最大、覆盖最广、受益群众最多、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产业。

文化新风进农家,乡村处处盛开文明花

  近日,记者来到文县尖山乡宋坝村,刚到村口,就被悠扬的歌声吸引,循声走到村里新建的文体广场上,30多名妇女正跟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

  “过去,我们看见城里人在广场上、公园里跳舞很羡慕。现在,村里有了舞蹈队,姐妹们都积极参加,跳舞、唱歌很快活。”正在跳舞的村民孟玲玲说。

  在离文体广场不远的农家书屋里,10多位村民围坐在桌旁看书。村民尚明福说:“以前农闲的时候,打麻将、喝酒的人多,但现在,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人多了。”

  陇南市文广新局局长刘继成告诉记者,如今,农家书屋在陇南农村已实现全覆盖,428个村建起了文化大院或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还承担起了开展农技讲座、文化辅导、政治学习、法制宣讲,增强村民致富能力,引导村民制定各类道德文明自律公约的工作。

  为营造文化氛围,陇南市还通过文明长廊建设,在各个村庄的院墙上,以生态文化、廉政文化、孝文化、党建文化、和谐文化、平安文化为主题,高标准制作了文化墙。同时,通过开展以“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为内容的“四新”竞赛活动和“致富能手”“科技之星”““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型农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记者周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