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 选载:担任过县委书记的最高层领导

12.04.2016  11:00

  中国兰州网4月12日消息 2015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206名参加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学员座谈。这一宏大的培训计划,将在三年内对全中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规格高、范围大,引人关注。

  习近平告诫县委书记们,要做到“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还要把好“三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

  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县委书记地位特殊,级别不高,一般只相当于处级,距离权力巅峰至少还有八九个层级,但权力却不小。

  习近平在1990年曾发表过一篇《从政杂谈》,其中说:“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3000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

  他甚至直接断言:“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

  习近平对县委书记角色的理解,与其亲身经历密不可分。他本人从政之路的起始点,就是在1982年春天出任正定县委副书记。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属于河北省,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处,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只有15公里。

  在《从政杂谈》一文中,习近平引用了一句古语:“宰相起于州部。”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确实如此,大部分文官需要逐级积累执政经验和政坛资历。

  在中国当代政坛,进入核心领导层的高官们,虽然很少有人“跳级”,但有县一级执政经验者,却极其罕见。比如,最近的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担任过县委书记的,只有习近平。

  事实上,在中国政治语境中,为官者的首个地方“一把手”职位,非常关键,它是对一个政治家的高难度试炼——包括掌控大局的能力、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政治资源的挖掘运用以及综合素质。

  习近平从一个42万人口的北方小县城起步从政,这段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北京来的年轻人,不是来镀金的

  初到正定,未满29周岁的习近平成为排名“三把手”的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平反冤假错案,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事实上,最初他主动要求到一个县的公社当书记,当时的省委领导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他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

  人们对这个来自京城的年轻人有各种猜测:高干子弟,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用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走人。

  习近平常穿一件褪色的军装,高高大大,像个炊事班长,甚至显得有点“土”。

  没有安排专门的宿舍,他就住办公室里。平房,两张板凳搭起一铺床板,铺着旧布拼接成的褥子,盖一床旧军被。一张三屉桌,两把砖红色椅子,一个暖瓶,一盏灯泡。没有书架,书或堆在桌面上,或排列在窗台上。屋内最醒目的物品,是两尊仿制唐三彩:一峰骆驼和一匹骏马,那是北京朋友赠送的纪念品。

  他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蹲在水泥板搭成的“饭桌”前边吃边聊天,如果因为下乡误了吃饭时间,就在办公室用小柴油炉煮挂面。

  “正定是一个古郡,地近京畿,四射通衢,早是人文荟萃之地。”习近平在给《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作序时曾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