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雨披,遮蔽不了禁商的“暴雨”

18.08.2014  12:45

   作者:斯涵涵

  昨天中午,一对北京夫妻在乌镇景区旅游时,遭到保安莫名殴打。夫妻俩因为下雨,购买了景区内民宅商户的雨披,保安要求他们退还时,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丈夫的头部被保安打破,夫妻报警求助。(8月17日京华时报)

  小桥,流水,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乌镇美丽的景色常常出现在明信片上,影视剧里,更多的是在游客的镜头和记忆中,但这一件雨披引发的血案无疑令其自然美景褪色。

  旅游途中遇雨,顺手买个雨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乌镇却有买了非要退回的怪事,据称是乌镇景区内有“禁商”规定,景区保安按照这一规定要求游客退回已购买的商品,这让人疑惑不解:一者游客未在现场看到任何禁商标识,二者景区专门的执法队伍沿街查处违规经营商户。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进行规劝和制止。这应该是针对景区内商户,为何要针对外来的不知情的游客?三者,“规劝”不成,便施行暴力,这是什么背景的执法队伍?一个保安为何如此大的火气与胆量?

  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买卖双方都不便明言的“窍门”,即游客在景点内规定的商店内购物,尤其是在有着“禁商”规定和专门的执法队伍的严苛环境下,其价格要高出路边“小商小贩”一大截甚至翻倍。但是,王女士夫妻购买了景区内民宅商户的雨披,所谓的执法队不能私闯民宅,于是只能强令游客买而复退,遇上等着使用雨具又不理解的游客,便上演了暴力相向的戏码。

  而公司之所以不允许当地百姓自由开店,据说是为了不让古镇变成纷繁嘈杂的小商品市场,那么这个景区内民宅商户一不占道,二不喧嚣,为何禁止其从事商品买卖?难道非要画地为牢,无论游客和居民,一切听从“公司”安排才能平安无事?景区原住民和游客的合法权益何在?

  归根究底,还是乌镇旅游开发公司的粗暴、简单的垄断思维和经营方式引发的暴力之祸。景点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是出一大笔钱,把自然风光围一个圈,修几个大门和建筑,便坐地收钱那么简单,更不能占山为王,利欲熏心,罔顾法律与公共道德,依仗垄断地位,随意制定几个土政策便可以为所欲为。

  旅游原本是一件赏心悦事,但乌镇的雨披,遮不了暴力“禁商”的暴雨。游客在景点被打伤,无论如何都令旅游变味。现在人们旅游欲望高涨,各地景点也在采用各种方式不余遗力地进行广告推销,招徕游客,推介优美景色。然而,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游客买一件雨披被打得头破血流,受伤的绝不只是游客一个人,还严重破坏了当地旅游软环境以及旅游城市形象,而从人们激烈的反应来看,这个损失是做再多广告,再怎么禁商,也无法弥补的。(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