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张浩军: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原标题: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记者 宜秀萍
“感冒严重,打针、吃药不管用,输液来得快”“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控制感染”“药物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这些错误的用药观念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针对此,甘肃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张浩军提出,除了病情必需的联合用药外,应坚持“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原则,尽可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目的。
张浩军表示,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在我国,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药物品种的迅猛增加,滥用药物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原卫生部曾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20万人,其中因滥用抗生素死亡人数达到8万人。
张浩军介绍,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效能,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达到最大效能后,即使再增加剂量药物效应也不会增加,增加的只是不良反应。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少用药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只有在严重感染,多部位感染和混合感染时,才考虑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一般情况下,能用一种时,就不用两种。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在我国,输液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张浩军表示,输液是仅针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
因为在几种给药方式中,输液是最危险的。输液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即使是无菌要求极高的大型医院,也有1%以上的输液者会发生输液反应。输液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此外,输液还会伤害血管,引起血管纤维化。
针对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广谱优于窄谱、频繁更换抗生素、一见效就停药等常见用药误区,张浩军表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使用时必须按时、按量,不规律的服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必须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并出现反复,甚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