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因劳累过度猝死 万名群众上街送别
【封面故事】好县长柴生芳
柴生芳说:“不了解群众疾苦,不了解百姓意愿,那工作不就成了瞎忙活了?开门办公,就是要让群众能走进咱的门,找到咱的人。”
农民苟胜利说:“柴县长是个干实事的好领导。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每次他一踏进家门,我都觉得是打工的哥哥回来了。”
柴生芳说,家底不清,方向不明;数字不准,道路不稳。一幅临洮的经济发展地图成了他形象的作战图,挂在墙上,记在心里,落到实处。
柴生芳对妻子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人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不随便收别人送来的东西,这要成为咱们家的一条规矩。你要是做不到啊,咱们可就要离婚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包锐鲁丁|甘肃临洮报道
2014年4月17日,苟家山村麻家窑村民小组,柴生芳在地头与他的双联户麻天明交谈,了解党参种植情况。
2014年8月18日。甘肃省临洮县城。数万人涌上街头。
农民、工人、干部、学生、企业家、营业员……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从千家万户赶来,他们在与自己的好县长柴生芳做最后的告别。
“马啣山上永生此木,洮河岸边千古生芳。”
“献身心为人民,还正气给天地。”
“柴县长,您辛苦了,一路走好。”
……
他们在用自己的真情编织着一个个质朴的花环。
45岁的风华英年,20年的工作磨砺,博士县长的赤子之情,造就了人民的柴生芳,造就了时代的柴生芳。
柴生芳,一个普通的名字,连起了一颗颗素不相识的心。柴生芳,一个了不起的名字,照亮了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大道。
为群众疾苦竖起耳朵
柴生芳在临洮县工作了3年,不论是当常务副县长还是县长,他都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在别人眼里,他是“父母官”;在他心中,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公务员。打开大门听民声,迈开双脚察民情,他为群众的疾苦竖起了一双倾听的耳朵。
漫洼乡三岘村,是临洮县东部最偏远的山村。2014年4月29日,柴生芳带着县扶贫办主任到村里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他们先去村委会办公室了解了情况,走访了学校,然后坐上车,准备走访农户。
柴生芳调研一向轻车简从,这次他们几个人坐的是一辆车。离开村子不大一会儿,他们看见对面一辆摩托车停在了路中间。一个30来岁的青年妇女双手叉着腰,拦住了汽车。县扶贫办主任还没想出该怎么办,柴生芳已经开门下车,急速朝青年妇女走去。
见她怒气冲冲的样子,柴生芳慢声细语地问她是怎么回事。还没等问清楚,就看见不少村民纷纷涌来。有的骑着摩托车往这奔,有的从山坡上往这跑。一时间,男男女女,集聚了20来人。
一看来者不善,随行人员急忙上前挡住。“咱们党的干部,哪有怕群众的!”柴生芳拨开他们,走到乱乱哄哄的人群中,问大家有什么问题。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柴生芳放大嗓门说:“乡亲们,不要急!我就站在这儿听。大家不要乱,一个一个说。”
“村上的低保不公平,享受低保的人生活条件比我们还好”;
“修铁路拉沙子的补助款分配不公开”;
“村支书连任十几年了,办事不公道”;
……
村支书慌忙赶上前来,“你们这是胡搅蛮缠……”
柴生芳厉声喝道:“让大伙儿说话,你别插嘴!”
村支书讪讪地退到后边,村民们一个个地诉说着心中的不满,柴生芳认真地做着记录,气氛慢慢地缓和下来了。
“走,你领着我们到你家看看。”柴生芳拍拍那位怒气最大的村民,村民们前呼后拥地向山村走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支书这回蔫了;这个县长真行,不怕咱堵他,还真没有官架子!
走访了七八户村民后,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柴生芳止住脚步,转过身来,斩钉截铁地说:“乡亲们,今天你们反映的是实情,说的是实话,我都记下了。村上低保不公的问题,我马上安排调查组来,按照政策合理解决;其他问题我们会按照程序尽快解决。乡亲们,请相信,请放心,咱们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
村民们熙熙攘攘地簇拥着县长上了车。柴生芳挥手向大家告别。车渐渐走远了,村民们那双高高扬起的手还不肯放下。
上车后,柴生芳给县民政局负责人打了电话,谈了三岘村低保存在的问题,说:“你们立即组成调查组,明天就进村;原有结果作废,推倒重来;一定要按程序开展工作,一定要让群众满意。”
第二天调查组就进了村,入户摸底,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民主评议,三榜公示,重新确定了低保户。村民们没有怒气了。
回到县里,柴生芳就向县委汇报,由县纪委成立了调查组,立案调查村支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久,根据调查结果,漫洼乡党委调整了村支书。村民们没有怨气了。
“开门办公、马上就办”,是柴生芳工作的一条原则。他办公室的大门始终敞开着,打通了群众反映情况的快速通道。有的同志说,人来人往乱哄哄的,怎么工作呀!柴生芳说,不了解群众疾苦,不了解百姓意愿,那工作不就成了瞎忙活了?开门办公,就是要让群众能走进咱的门,找到咱的人。
2014年春季的一天上午,一名50多岁的妇女走进了柴生芳的办公室。柴生芳抬头一看,见她佝偻着一只手走过来,便起身迎上去,握住她的手,问她有什么事。这位妇女满脸愁容地说,她是洮阳镇人,得病好几年了;家里穷,没钱治,手伸不开干不了活,实在没办法;听说普通人也能找着县长,就来看看能不能要点儿补助,好去治治病。
柴生芳听完后,安慰她说:“老姐姐,别着急,我这就给你办。”说着拿起电话给洮阳镇打电话,问他们能不能帮这位妇女申请些补助,好让她去治病。放下电话,他告诉这位妇女,明天你就去镇里找民政办,他们会帮你办好这件事。
妇女听了这番话,情不自禁地赞叹:“没想到县长办事这么干散(方言:干脆利落,不黏糊之意)!”
柴生芳说:“这没啥。能一次解决的事情,就不会让你来第二回!”
不久,那位妇女得到了2000元的补助,她终于有钱到医院看病去了。
3年来,柴生芳开门听,下乡听,走路听,入户听……他一边倾听、一边解释、一边工作。他听明了群众的疾苦,听懂了群众的期盼,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就连那些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人,也为他的坦诚、恳切、和蔼所打动。他们说:“有了柴县长对咱的这态度,不管问题解决没解决,这心里先不拧着了。”
为了54万临洮人民的福祉,为了临洮的经济发展,柴生芳把热血和生命献给了这2851平方公里的热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