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临夏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线带头人

03.04.2016  08:12

  中国兰州网4月3日消息 2015年,临夏州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的“一号工程”,严格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1+17”精准扶贫方案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全面完成了560个贫困村和9.57万户、42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编制了到村到户的项目清单和扶持措施,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3.02亿元,筹措和整合项目资金13.7亿元,实施了一批农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安全饮水、动力电覆盖等项目,使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年完成了10.5万人的减贫任务。在临夏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省、州、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深入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对接、真情奉献,不断拓宽精准扶贫领域,丰富帮扶形式,提升帮扶层次,加大帮扶力度,为临夏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典型、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我们聚焦临夏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线带头人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马小鹏:用实干体现价值

  康乐县康丰乡何家沟村大学生村官马小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能干。

  这个“80后”的大学生村官,面对何家沟村贫困群众的期盼,主动请缨,于2013年12月担任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肩负起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

  何家沟村地处康乐县北部山区,全村通村道路、村社道路全为小道土路,只能通三轮农用车,一遇雨天,交通陷入瘫痪。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饮水安全、孩子上学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底,马小鹏带领村“两委”班子把村道硬化列为村各项工作之首。他积极向乡党委、乡政府汇报,并向县交通局努力争取。由于个别群众对占地修路一时想不通,影响了修路。他多次到村民马麻尼、马夫云家里做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开导,马麻尼、马夫云终于同意村道硬化。

  2014年7月,6公里的村道拓宽整修完毕,并于9月全部完成硬化。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方便了村民出行。2015年,该村被县里列为重点帮扶贫困村,借此良机,马小鹏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上报项目需求和村级发展计划,积极奔走。2015年底,该村全面实施了“六位一体”村级活动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现已投入使用。危旧房改造、暖棚养殖、劳务技能培训等一大批到户项目的落实,使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增强了“造血”功能。

  “村官虽小,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只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这些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马小鹏说。他表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何家沟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做贡献,更好地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

   马忠福:致富不忘众乡亲

  “从黄家村的变化中,我看到了东乡县美好的明天,我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东乡县农民企业家马忠福高兴地说。在黄家村的脱贫攻坚进程中,马忠福积极作为,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马忠福的善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称赞。

  马忠福是东乡县大树乡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走出封闭落后的东乡山区,孤身到大城市创业发展。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建筑领域带出了一支信誉优良、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企业团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坚持为家乡做好事,捐款帮扶贫困村民、支持公益事业,成为当地企业界竞相学习的新标杆。

  马忠福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的困难,没有忘记家乡是基础条件较差的山区村,乡亲们居住分散,生活生产条件恶劣,吃水、行路、住房、上学、看病、增收等问题十分突出,贫困面大、程度深,自我发展脱贫能力低。为了回报家乡,只要听到哪个村、哪个社要硬化村道、修建校舍,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捐资出力,尽自己最大能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2015年6月,当马忠福听到县委县政府要将大树乡黄家村打造成全县精准扶贫的示范村时,他非常高兴,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扶贫工程建设中来。他带着自己的工程队,无偿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为了帮助51户困难户改造危旧房屋,他为每户捐助建房资金4万元,共计204万元,使他们高高兴兴住上了新瓦房。

  在马忠福的全力帮助和村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黄家村铺上了高标准的水泥道路,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村民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马忠福致富思源、富不忘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总是尽力为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