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考】历史:紧扣教材关注热点 英语:取材广泛贴近生活

19.06.2014  11:46

  原标题:邀请兰州三十四中一线优秀教师点评中考最后三门试题

  历史:紧扣教材关注热点英语:取材广泛贴近生活

   中国甘月肃网6月1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武永明)兰州市3.5万名初三考生参加的2014年中考6月18日全部结束,考生普遍反映,当日英语、思想品德和历史科目试题取材广泛、贴近生活,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本报继续邀请兰州三十四中一线优秀教师对试题进行点评,帮助考生及时掌握今年中考试题的特点。

  历史能力培养是关键

  兰州三十四中高级教师张瑞华

  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试题分值比例有所变化:选择题去年50分,今年40分,其它如试题类型和考试范围基本遵循了大纲要求,同时反映出初中历史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既要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基本能力和学习技能的培养,还要体现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塑造,由此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1.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内容跨度大,重点突出。以第21题为例,它是古代史的重点内容之一,设问非常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首先体现对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视,再通过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把对历史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2.试题科学规范,形式多样,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第22题用三段材料引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和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既有对学科知识核心内容的考查,又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农业问题又是今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此题联系生活实际,既缩短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又可以考查培养能力方面之得与失。

  3.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第22题的第三问是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灵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和汲取社会正能量并展现自我意识的空间。

  4.试题体现了初中历史课标对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层次要求,综合性较强。第23题围绕英国和美国的崛起之路切入,实际是让学生分析这两国在世界史上影响力巨大的原因。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学生对同类知识的比较和联系。

  5.反映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试题所占比例适当,且给分标准比较合理。

  英语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兰州三十四中中级教师杨立花

  英语试题类型和去年基本一致,考查内容都在《大纲》和《课标》的框架内,整套试卷既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阅读理解当中的A篇,就是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基本学习能力(查字典)的考查,同时又是动手能力的一种体现,突出环保和人文主题,体现“创新精神”;结合当前形势,密切联系生活是本次试卷中的亮点,既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多样性及开放性的特点,又能比较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如:阅读理解当中的C篇,通过四方会谈的方式来让学生懂得环保以及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试题取材广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精心创设真实语境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中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的原则。

  通过今年中考英语试卷的命题走向可以看出,今后的英语测试会更加强化“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原则,基础知识的考查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变为注重语言意义,并要求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其特定的含义,在情景设计上更加灵活和实用。

  思想品德试题材料新颖设计独特

  兰州三十四中高级教师梁万吉

  试题结构、考查内容与去年试题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试题材料新颖,设计独特。16题、17题,材料是实时政治,但选项都是教材内容,目的是让中学生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经济发展走向,只要平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认真学习,不是太难。第12题稍微有点难,但只要平时多看报纸、多听新闻,很多学生应该能选对。

  二、试题贴近实际、回归教材。21题,“明辨事理,健康成长”。4个小题都是关注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引导人生的良好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试题关注校园生活,注重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环境,只要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本题丢分不是太多。

  三、试题入乎其中,超乎其外。第22题,兰州好人墙成为兰州的一张新名片。“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共建美好家园。主要考查九年级的第二课: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本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