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05.03.2015  18:09

开幕式现场。

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宣布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陇南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陈青致辞。

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昉主持开幕式。

省文化厅纪检组长董义平代表文化部向文县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牌。

中国民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向文县授“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之牌。

省慈善总会向陇南市捐赠善款100万元。

大型白马人民俗文化歌舞剧《白马.印记》。

大型白马人民俗文化歌舞剧《白马.印记》。

大型白马人民俗文化歌舞剧《白马.印记》。

    陇上江南草长莺飞,阴平大地惠风和畅。3月5日上午,在2015年元宵佳节之际,倍受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文县隆重开幕。

    应邀参加今天开幕式有:黄选平、杜颖、朱志良、杨全社、陈青、任跃章、吕军、梁和平、董义平、何效祖、张永基、周汉臣等省、市领导,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客商代表、旅行社负责人和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陈青致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昉主持开幕式。

    陈青首先代表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参会人员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对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陈青指出:陇南气候温润,风景秀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农耕文化、畜牧文化交汇积淀,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辉映。独特的区位优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文化兼容并蓄、薪火相传,绘织成一副色彩绚烂、异彩纷呈的文化长卷,成为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南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白马人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白马部族被人类学专家称为东亚大陆上最古老的民族,其以独特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歌舞、祭祀和生产生活习俗,历经千年,心口相传,完整的保存下来,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独具魅力,成为我国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绮丽瑰宝。近年来,文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别是在传承白马民俗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白马人“池哥昼”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县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

    陈青强调:这次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研究白马文化,传承白马文化,展示白马文化,让多彩的白马民俗文化走出文县、走出陇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迎接八方宾朋,诚待八方来客,以节造势、以势促游、以游招商、以商兴市,与大家一起,共同领略陇南山水的雄奇壮美,共同感受白马民俗文化的厚重深邃,也真诚希望各级领导、各位嘉宾今后能够更多关注陇南的文化旅游事业。真诚欢迎各位嘉宾、各界朋友前来陇南文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省文化厅纪检组长董义平代表文化部向文县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牌;中国民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向文县授“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之牌。省慈善总会向陇南市捐赠善款100万元。

    上午9时20分,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宣布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举办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旨在贯彻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实现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战略目标,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白马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陇南特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向南开放、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由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文县委、文县人民政府承办,同时得到了中国民协、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文联的大力支持和中国文联的积极指导。这次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也将标志着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和文县“特色文化名县”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陇南文化旅游事业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随后,大型歌舞剧《白马.印记》拉开帷幕。《白马.印记》,共分序篇《古歌》、上篇《生命》、下篇《虔诚》、尾声《狂欢》四部分,整台节目以反映白马人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保护传承白马人民俗文化为目的,用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手法将传统歌舞元素进行提炼式的重构和创编,在还原白马人传统生产、生活、婚恋、宗教仪式场景的同时,以诗化的意境再现他们“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在对生命的哲思氛围中,让观众全方位的感受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部族别样的魅力和不灭的灵魂。精彩的演出获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记者 刘二银 李智谋 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