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是人类探索未来的参照系

20.10.2014  12:28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动摇了一些曾经十分流行的西方理论的基础。研究全球未来、探索世界文明发展方向,再也不可能缺少对中国的关注了

  美国学者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问世后,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书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福山在此书中得出的中心结论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需要三个构成要素——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三者缺一不可,而顺序上则是强政府在先。

  福山新书出版之际,正是对世界格局演变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兴衰的研究成为风尚之时,其“政治新解”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对于渴望把脉当今世界的人们来说确能提供一丝启示。因为福山这位西方世界的明星学者,曾在25年前提出西方民主制必然取胜的结论,有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鲜明烙印,基本上是沿用西方理论逻辑“推理演算”的结果。而时至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演变的现实,已经清楚表明,西方民主制并非终极模式,福山曾经的“历史终结论”是时候终结了。如今,福山的视野显然开阔了许多,中国经验给他以很多新的启示。

  至少有三件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改变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是爆发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感;二是西亚北非国家和乌克兰相继发生的动荡说明,机械复制西方体制引发政治失序的教训愈发明显;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自己选择的路径迅速崛起,改变了全球格局。

  处于变革进程中的世界,给福山这样的学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照系。在新著中,福山就试图通过解读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历史“密码”,分析构成稳定的政治秩序的基本要素。而福山并不是唯一将研究视野扩大到中国,或者用中国发展的经验来充实自己理论的西方学者。近年来,经济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著作,均有深刻的中国印记。英国历史学家弗格森长期观察中国的变化,感慨世界文明史的巨变即将到来,写出了解读文明兴衰的《文明》一书。美国学者伊恩·莫里斯在著作《文明的度量》中,用取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历史数据,来与西方做对比,进而预言了全球文明重心的转移。经济学领域更是如此,研究中国几乎成为全球顶尖级经济学家无法忽视的课题。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多次就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自己的阐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则在百岁高龄之时主持研讨会,提出研究中国的十个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动摇了一些曾经十分流行的西方理论的基础。尽管西方学者对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持有很多不同看法,但研究全球未来、探索世界文明发展方向,再也不可能缺少对中国的关注了。建立在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基础之上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必将为人类文明的宝库作出新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