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大脑”为啥输给日本英国
英国“最强大脑”
兰州晚报讯《最强大脑》国际挑战赛中,中国队连续失利中日中英赛,颠覆了去年中国战队三场全胜的战绩,如何面对失败是网友们要接受的新问题。德国队长Boris、日本9岁心算小魔女辻洼凛音、英国队长BigBen的表现让网友们震撼到哇哇叫,同时大家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分析比赛时否公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的讨论中。一向低调的科学顾问团领头人,也就是《最强大脑》幕后的科学大BOSS刘嘉教授对热点问题进行了独家科学解析。(PS:科学大BOSS有多牛?刘嘉是很厉害的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关于胜败:有时比赛结果,我们也被惊吓到了!
记者:《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连续输给了日本和英国,这个结果当初您有没有想到过?
刘嘉:其实是想过的。我们觉得自己在进步,而且进步得很快,但别人也没歇着啊,而且日本、英国脑力运动起步得比我们早很多,何况他们的进步不比我们小。输赢很正常,上了台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观众总以为《最强大脑》国际赛的输赢是可以做手脚的,我们希望哪国赢就行。我想说的是,我们只能做评估,但我们什么都决定不了,国际赛上有不少项目是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被惊吓到的呢……
记者:《最强大脑》第一季时,中国战队在国际挑战赛里是三场全胜,跟第一季相比,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二季这两场的失败?
刘嘉:第一季很多选手有丰富的大赛经验,比如王峰,比如郑才千都是国际比赛的老面孔,而第二季新人较多,甚至可以说是脑力界的“草根”吧,无论比赛经验还是心理素质上都不算有优势。而且可以看到,第二季我们减少了记忆类项目,就是希望挑战能够多样化,而我们丢分的大多也都是非记忆类项目。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给我们的警示很多,如果真的还能有第三季的话,我们这群研究团队,这个栏目组,还是不会为了输赢之类去迎合什么,我们还是会继续拼命超越原先的。
回应质疑:对手进步得太快,我们始料不及啊!
中方选手有环境优势么?
记者:中德赛辨脸项目,因为是辨认现场观众,有没有中方选手更有环境优势的嫌疑?
刘嘉:从国际赛开始,我们的现场观众,基本上是有明确的比例区分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外国观众,这个项目,绝对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每个项目,我们为了平衡两方水准,在各个层面做了很多轮的测算和评估。那个侧影的项目,有一半观众,都是外国朋友,是当时节目组能在南京找到的外国留学生。而选中的几个刚好都是中国人侧颜,这是几个评审选的,他们也不知道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完全根据那个影子在挑。即使他们选的是外国人侧颜,那也不代表就偏袒了外国人,因为外国人五官特征更明显,这减弱了整个项目的难度而已。
比赛可以“取巧”么?
记者:扇面之谜项目,有人认为对日本选手原口证来说,是考验眼力和记忆力,但是“水哥”王昱珩用微视观察力和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比赛,您觉得这种算不算“取巧”?
刘嘉:不能叫取巧,只能说两个选手能力不一样,他们用各自擅长的能力挑战同一个项目,这是合理的。结果是考量成败的唯一标准,至于用什么样的能力完成,取决于选手。我们前段时间也在研究,可不可以在国际赛上做这种尝试,一个项目,不同的选手用自己的技能通过不同方式来完成,这应该是相当精彩的。不过脑力的任何尝试,不同于唱歌、跳舞的尝试改变那样方便,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的模拟实验和测算要做,起码这一季还没做得很好。
中日赛为啥挑战日本强项?
记者:您说过,闪电算是日本的“国算”,此次中日竞技,我们也看到了日本选手近乎变态的闪电算技能。为什么让我们的选手去挑战日本强项?
刘嘉:我们的选手也不弱啊,项天佑、吴仁竣都拿过省级、国家级的冠军,不存在“以卵击石”的说法。只是我们恰好有了这样的选手,因此就有了这样的项目。项天佑是第一季遗留的选手,当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给他,正好第二季的国际赛加入了日本队,而日本又是闪电算强国,所以才应运而生了这个项目。当时拿到辻洼凛音的资料时,并没有觉得她很特别,但小姑娘的进步几乎是一日千里,等到我们见到她时,已经是半年后,她的技能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至于那场比赛,所谓的“碾压”,所谓的“震撼”,实话说我们是惊叹的,但并不自卑,项天佑和吴仁竣也是孩子,他们展现出的风范,以及重压下力挽狂澜的那种气魄,我觉得不比任何一个竞技选手差。
记者:这次中日挑战赛,节目第一次出现了团体赛的项目——铁脑三项,这个项目的分值为两分,此项目的输赢基本就决定了中日挑战赛的输赢。团体赛比的还是日本强项,是不是对中国队有欠公允?
刘嘉:中国选手不弱,只是对手进步得太快,比我们的小选手更快,团体赛更好看,习惯看竞技的人都知道。南都记者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