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倾力打造“冷资源”新优势
中国兰州网10月22日消息 “不要总是大张旗鼓对外宣传哈尔滨的冰雪了,天寒地冻的哪个投资人敢来?”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一位领导曾向媒体呼吁,在报道哈尔滨时不要使用“冰城”这个别称。
其实,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偏远的中国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不仅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升高,也一直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在冬季气候最寒冷的黑龙江,阴历一月份平均气温处于零下14.7摄氏度至零下30.9摄氏度。有“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县,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
这种寒冷,稍不注意就可能冻坏手脚、冻伤耳朵。外地人一想到东北,就会想到塞外的苦寒之地,不适合生存,不少旅游者、投资者望而生畏。
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寒冷开始不再被避讳,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资源。
“没想到靠雪就能赚钱!”这些年来,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双峰林场职工们开了眼。这里是日本海暖湿气流与贝加尔湖冷空气相汇之处,被称为“中国雪乡”,雪期长达6个月,积雪可达2米。厚厚的积雪曾给当地人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如今却成为“摇钱树”。
双峰林场职工的住宅区,四面环山,坳间平地不过十几公顷。上世纪80年代,有摄影爱好者发现这里,用镜头记录下美景带到山外。互联网时代,雪乡声名鹊起,慕名者纷至沓来。2014年冬季,雪乡接待超过55万人次的游客,旅游产值达五亿元。
曾经在林场上班的周大姐,十几年前买断工龄,开始经营家庭旅馆。冬季旅游旺季,她的旅馆“一炕难求”,需要提前十天才能订到房间。游客喜欢住在她的东北民居里,睡火炕、啃冻梨、吃炖菜。“他们就爱吃锅包肉和酸菜。”周大姐说。
哈尔滨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曾被视为城市发展障碍。如今,寒冷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优势,推动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自1985年冰雪节首次举办以来,冰雪旅游已占据哈尔滨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它所附带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力推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娱乐、房产和冰雪装备等行业共同发展。
寒冷和冰雪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滚滚财富。哈尔滨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冰雪名城和冬季旅游胜地。
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云存储、“试车经济”等“冷资源”新的利用方式开始崭露头角。
据了解,寒冷的气候为发展云存储提供了便利条件。云存储对电的消耗比较大,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高,数据中心需要不断的降温来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当前,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正在全力推进“中国云谷”的建设。
“经过测算,哈尔滨比华南、华东大约节约40%的电,这里有8个月的时间不用启动压缩机制冷,电价也比南方便宜。在云存储方面,哈尔滨具有很大的优势,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2010年进驻中国云谷的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檀丽艳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