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路黄金段”建设透视油气大发展(中篇)

13.11.2014  17:02


  地理学界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比例尺为1:2600万的地图上,以兰州为中心、以90毫米为半径画圆,中国大陆版图基本被包括在圆内。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兰州,在甘肃。

  如今,在这个“有形”的几何中心上,正崛起一个“无形”的油气能源新中心。在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坐标里,中国石油驻甘企业发挥着什么作用,又在全国能源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石油石化摇篮”摇出了什么

  ——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

  10月底,记者探访了西北销售、甘肃销售及有着“石油化工摇篮”之称的兰州石化,之后一路向西,途经武威、张掖,又走进另一个“石油摇篮”——玉门油田。

  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甘肃在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特殊地位。在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石油石化项目有9个,甘肃独占5席。发展至今,甘肃的油气产业链发育比较完善。除了两个“摇篮”,中国石油两家大区油品销售公司之一的西北销售公司总部也设在甘肃;作为省级销售公司,甘肃销售年利润在中国石油销售系统中名列三鼎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西北化工销售等企业也都把“大本营”设在了甘肃。从某种程度上说,甘肃是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摇篮。

  时过境迁,摇篮“摇”出了什么?

  “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这是专家对兰州石化贡献的评价,放到整个中国石油驻甘企业也恰如其分。从“出产品”的角度看,1939年至1949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95%;兰州石化至今仍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炼化基地,年加工原油能力1050万吨;西北销售公司2014年配置油品预计达5000万吨。

  “企业历程就是科技发展的历程。”兰州石化总经理李家民说。新中国的第一桶橡胶、第一袋化肥都产自兰州石化,丁二烯生产技术和汽油加氢技术也是独此一家。中国第一次空气钻井、第一次火烧油层、第一次油田注水作业都在玉门油田完成。

  作为企业,创造效益是终极目标。今年前9个月,甘肃销售实现利润8.12亿元。甘肃省工信委原材料产业处处长李俊海介绍,兰州石化年销售收入超700亿元,占兰州市产值的2/5,上缴税费占兰州市财政收入1/4,是甘肃唯一纳税超百亿元企业。“石油石化工业已成为甘肃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全省经济的台柱子。”甘肃省相关负责人表示。

  “黄金通道”互通了什么

  ——资源向东、技术向西

  中国石油两大管道公司西部管道和西南管道,都设有兰州分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兰州乃至甘肃在丝绸之路的咽喉枢纽地位。

  特殊的历史际遇,让甘肃“甘之如饴”;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甘肃“颇为受用”;甘肃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让当年的丝绸之路变成了今天的能源大通道。据统计,每年经河西走廊输往下游的原油达2000万吨、成品油1000万吨、天然气超过400亿立方米。油龙、气龙自西向东,一路翻山越岭,穿过狭长的河西走廊,在黄河岸边稍事休息,继续向东、向南,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甘肃是一个大通道,天上航线,地上铁路、公路都是通道,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那就是地下油气管道。”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鹏说。

  如今,这条通道已不仅仅是“单行线”,来自东部的技术、人才、物资经此一路向西,注入青海、新疆、中亚。2013年,西部大庆如期建成,新疆大庆稳步推进,西部6省区各大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超过9000万吨,20年间翻了两番多。这得益于东部油田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据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马琨介绍,2013年,甘肃与中西亚、中东欧丝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远高出全省10.8%的进出口额增长幅度。下一步,甘肃还将依托兰州新区,构建向西开放的产业发展战略平台。

  “面向亚欧,西进东引兴产业;立足西部,北通南连活商贸。”这是甘肃对发挥“黄金通道”作用的愿景,同样适用于驻甘石油企业。随着集团公司与中亚国家深入油气合作,丝路经济带上企业可以“借船出海”,打入中亚市场;甘肃正在积极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转型升级需要、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石油化工消费的增加。至于北通和南连,在驻甘企业已渐成规模:宁夏石化的成品油经甘肃转向全国,来自西北各炼厂的石油化工产品也由此南下进川进黔。

  甘肃省政府今年5月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建设总体方案》,能源通道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四线建设,加快玉门、兰州、庆阳等石油储备库和兰州(白银)天然气调峰储备库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工程,在甘肃省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从《方案》中不难看出,驻甘石油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能源新丝路有何新思路

  ——在转型升级中企地共赢

  “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出自《资治通鉴》的这句话,反映了甘肃曾经的辉煌。清晨,穿行在兰州的大街小巷,练功的、吊嗓的、遛鸟的市民,与身边的车水马龙混成一曲交响乐,古老的黄河用包容的胸怀容纳着这一切,直到远上白云间。

  经过十多年的西部大开发,甘肃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全国经济这盘棋上,仍是一块洼地。对驻甘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历史悠久是辉煌、也是包袱。在石油工业日新月异、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今天,驻甘企业能否跟上中国石油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桥梁纽带和战略通道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专家表示,中国石油驻甘企业要想成为丝路经济带聚宝盆,而不只是过境段,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必不可少。来自西部的油气资源要转化为产品,进而赢得市场和效益,甘肃是很好的加工地,兰州石化、玉门炼化总厂都有望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据甘肃销售党委书记张国祥介绍,甘肃省GDP年增速达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油气消费需求总量在逐年扩大,能源消费市场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变化。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清洁能源逐渐占领市场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逐渐多样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变化倒逼驻甘石油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想在新丝路上分一杯羹,必须有新思路。

  创新发展历久弥新。兰州石化以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围绕瓶颈搞攻关,围绕市场搞开发,在环保型丁苯橡胶和丁腈技术上,走在行业前列。玉门油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三元复合驱、空气泡沫驱等试验,以科技培育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势在必行。兰州石化正在继续追求炼化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在结构调整上做出文章,在小品种、精细化、高效益上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相应回报。9月30日,年120万吨柴油加氢装置开车成功,使兰州石化具备了国Ⅳ柴油生产能力。

  精细管理稳步推进。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西北销售吨油运费实现四连降,2013年,在全面承担西藏和内蒙古公路配送任务、铁路运价同比上涨14%的情况下,吨油运费较预算降低4.7元。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趟高速列车逐步提速,中国石油驻甘企业也将迎来新机遇,昔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盛况必将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