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 共商兰州新区未来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7月19日在兰州举办,论坛主题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开放、合作、共赢”。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政府指导,兰州市政府和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兰州新区承办。来自国家部委和甘肃省、兰州市当地的官员、学者、企业界人士以及媒体记者近300人出席论坛。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的多位专家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兰州新区发展发表演讲。在此选取部分专家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加强互利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韩 俊
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愿景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倡议已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得到了丝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在国内,从中央有关部门到丝路经济带覆盖和辐射到的各省市区,更是以极大热情迅速、积极地开展研究、谋划。倡议刚一提出,甘肃省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在第一时间联合开展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要充分挖掘丝路经济带的发展潜力,构建适应相关各地情况和发展诉求的区域合作框架和合作机制,有待破解的难题还很多,需要各方进行持续的沟通。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虽在复苏,但步履维艰,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更主动的行动,进行更务实、更有效的合作。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合作,将为丝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沿线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难得的机会。
相较以往的区域合作安排,丝路合作倡导的是具有更高层次和更广泛内容的合作计划。更为重要的是,丝路合作倡议倡导开放包容、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理念和原则,不强迫沿线国家接受统一的规则,而是在充分考虑各国差异性的前提下,寻找利益契合点,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实现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丝路沿线国家谋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广阔舞台。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遇到的情形复杂,面临的困难重重,必须统筹规划,必须有一个长远的高层次的目标。当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也必须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要在寻求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合作目标;要在制定规划时统筹处理多方面的关系;要由易到难、切实推进;要以辩证的思维理解“五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为我们选择合作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辩证地看待。比如,不同阶段“通”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目前,“政策沟通”要凝聚共识,“道路联通”要确保物流通畅,“贸易畅通”要降低贸易壁垒,“货币流通”要推进货币互认互换,“民心相通”要增进情感认同。随着条件进一步成熟,“政策沟通”可强调政策制定的协调,“道路联通”可追求物流体系的对接融合,“贸易畅通”可强化海关合作,“货币流通”可过渡到金融业相互扩大开放,“民心相通”升华到情感交融层面。在同一阶段,“五通”也不一定要平行推进,而应视具体合作伙伴情况,确定优先领域。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战略,具体到国内而言,沿线各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直接承担者和推动者,地方大有可为。因此,需要上下互动、东中西呼应,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各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热情很高涨。为将沿线各省市的优势发挥好、利用好,应将地方自身发展和国家整体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合沿线各地的优势,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相关各方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希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并分享相应的发展机会。要把美好的蓝图描绘好,还需要深入研究,努力破解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增强战略互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如何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如何改善政府治理、提升区域发展软环境;四是如何发挥西部五省(区)的地区优势,明确各省(区)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
侯永志
目前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三个战略性经济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这样广阔的国土,只有三个战略性增长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些新的战略性增长极。增长极形成的条件,第一个是对内对外都有较好的连接性;第二个是人口比较多,有潜力较大的本地市场;第三,还要有充足的资源、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要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然后由它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共同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增长极。
那么如何抓住机遇,成为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极?这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底新在什么地方;还需要理解,新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底新在什么地方?一是交通工具比较新。过去是马车,后来变成海运、铁路、航空。交通工具可以改变一个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或者提升其区位优势,或者弱化其区位优势。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农业社会是相对封闭的社会,这个时候地区之间的联系是贸易联系,变现为用产品换产品。但是在工业社会里,地区之间的合作意味着资源配置空间的扩大,涉及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布的深化。另外,合作的规模和合作的影响面也不一样。
为什么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现在要凸显出来?一是因为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二是因为产品结构的轻便化、高附加值化,三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四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怎样才能形成增长极?以下几点是需要重视的。
第一,注重发展思路的调整和优化。一要立足资源产业基础,二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三要抓住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机会,四要发挥国家政策的综合优势。
第二,注重发挥技术优势,既要引进别人的技术,又要发挥本地科技人员和研发机构的作用。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创造条件。
第四,既要正确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谋划正确的发展方向,谋划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谋划合理的人口空间布局。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新区建设应规避“四个陷阱”
房汉廷
新区之新,优势在于可以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劣势在于可能出现的急功近利、大干快上、粗放发展。兰州新区建设应努力规避“四个陷阱”。
第一,无根化。新区管理者冲动“卖地”后,使得原本空旷的土地被大企业的工厂或开发商的楼盘填满,本地人的创业、就业、致富只能游离在外。没有本地化的企业发展,新区就失去了根植化的基础。
第二,废墟化。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将其部分工厂转移到新区,核心在于利益驱动。一旦比较成本优势不再,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向其他地方转移,这会导致严重的 “废墟化”现象出现。
第三,空心化。很多新区在发展中不注意创新要素的集聚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这样的新区往往大而不强,企业以小、散、软为主,产业以低端、廉价、附属为主。
第四,“白矮化”。由于没有解决好技术引入和创造、资本引进和集聚等关键问题,很多新区出现了小企业长不大、大企业不断萎缩的 “白矮化”现象。
一是“一纲三目”。就是要以财富创造为纲,以技术创新为种子目,以创新资本为营养目,以企业家为管理目。
二是“一园三器”。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应该是集约式的,集约在很多园区当中,如软件园、科技园。一个园区实现集约发展要具备三个功能:孵化功能、加速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物流、商流、知识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服务,从而使园区功能完善。
三是“一极三体”。“一极”就是创新经济增长极。而要实现创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还需要有“三体”来支撑:第一,是新技术的创造体,第二是新模式的发生体,第三是新产业的孕育体。
四是“一本三创”。一个地区、经济体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要素支撑。其中,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是其根本。为培植这个根本,就必须要配备三个体系:创业体系、创新体系和创富体系。
五是“一业三链”。只有做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细化和分工,达到一种融合和匹配,这个产业才是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
(作者为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把握好“五通”间的关系
赵希迪
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兰州市准确把握自身优势,量身打造发展战略,确定了新时期发展目标,要将兰州市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互利的原则,要以经济合作为主轴,务实项目为支撑,把握好“五通”之间的关系。
第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互利原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合作项目的制定和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各方意愿,绝不强加于人。
第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把握好“五通”之间的关系。习主席提出了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政策沟通是前提,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是基础,民心相通是民意的保障,齐抓并举,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
第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经济合作为主轴,务实项目为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只喊口号,而是真作为、真行动、真落实,有实实在在的规划和项目支撑。
第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离不开沿线各国地方的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但仅仅依靠中央政府交流合作远远不够,国内各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开拓创新。
第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一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其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规模宏大,涵盖众多设计领域,而且没有先例可循,现实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好两个市场,从国家发展战略着眼,集思广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在此基础上,各方都应加快协商和推进,争取承接一项,实现一项。各地将优势转化为持续增长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作者为外交部原驻外大使)
兰州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胡春力
兰州新区在筹划本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中,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体现规划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我认为,兰州新区高度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既敏锐地抓住了市场需求变动的新趋势,突出了发挥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优势,而且符合国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要求。
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理位置来看,兰州新区是我国最前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合作,具有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看,发展转型、节能降耗、摆脱低端分工地位,切实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是题中之义,兰州新区突出、强调装备制造业发展任务,非常符合国家提出的调结构目标。
兰州新区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有些经验可以借鉴。从其他一些技术开发区、新区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过程来看,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追求质量还是追求数量的问题。新区建设往往面临尽快引进投资项目的压力,有的压力来自资金运转方面,有的压力来自发展显示度方面,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往往会“捡到篮里都是菜”。但是这样一个思路成为惯性以后,很有可能后面的发展就按照这个思路下去了。不但会出产品档次不高的问题,甚至会引进与装备制造业无关的项目,最终会严重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一旦形成了一个低水平加工区的格局,再去调整,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要摆正技术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一些高新区注重引进产量规模,高新区成为了加工区,缺乏发展后劲,这个教训应该记取。需要强调的是,在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当中,须重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研发共性技术方面,在推进产学研的结合等方面,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要在企业入驻的过程中促进企业改革。从兰州的装备制造业以国企为主的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要解决国企大而全、大而不强的问题就要按照中央有关国企改革的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考虑把加工车间市场化,变成面向社会的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围绕四方面工作 引领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赵长保
受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经济水平等方面因素制约,西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跟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中,兰州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的核心节点,在引领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条件。立足区位特点,兰州新区农业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引领和示范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第一,围绕节水农业做文章。农业节水的关键是农田节水。一是探索工程、设备、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应用,强化集成组装、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二是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多项资源,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应。三是探索吸引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举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可能的探索领域包括:推行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创建生态农产品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等。
第三,围绕循环农业做文章。循环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减少废弃物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可在资源综合利用、节约用肥、节约用药、节约用水、改进畜禽饲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第四,围绕城郊农业做文章。过去,城郊农业似乎与西北地区距离较远,但从西北地区城镇化长远发展来看,适时加以探索的必要性已经凸显出来。如何与城市现代工业对接,发展设施化集约化组织化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兰州新区都应先行探索,力争为西北地区城郊农业发展树立标杆。
此外,西北地区的农业与中亚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条件具备,兰州新区也可以在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方面做些探索。
(作者为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抓好四个着力点
赵晋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若要实实在在推动起来,需要寻找好的切入点。从当前来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最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促进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从目前国际合作的层面来看,应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从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层面来看,加强合作的条件基本成熟。二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国家,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相互合作会是一个活跃的机遇,为加强相关国家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三是中国和相关地区之间贸易合作具备了一定基础。四是在这个区域内有了很多合作、对话、协商机制,为未来的合作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
从国内来说,我觉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是抓好四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努力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抱成团、连成线共同谋求发展。
第二个着力点是连接南北东西国际大通道。推进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开放,贯通经济大走廊,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这样的新举措。
第三个着力点就是打造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像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就是一个新平台,它会为各国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甚至是自由化,同时为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四个着力点在于推动加快促进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这样一个贯穿东中西部的载体,去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和调整,让更多的产业转移到沿边地区,既可以利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条件,同时也可以拉近相关国家的距离。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三大任务:第一是放宽投资准入;第二是去营造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第三是全方位的开放,特别是推进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建立国际大走廊和大通道。
我们有一个“带”的概念,这个“带”是由很多点连接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连接在一起,它的价值和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一种合作的方式把璀璨的珍珠连接起来,那就会形成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包括在兰州新区建设中,始终要强调与更多的地区,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资源开发的加工区
付 英
可以说,矿产资源在“一带一段”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刻认识矿产资源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打造甘肃黄金段和建设兰州新区。
甘肃省是资源大省,它的煤、铁、铜、铅、锌、镍、钴、铂、金、石膏、溶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12种矿产资源为优势矿产,具有品质好、分布集中、技术条件优良、矿产生产力布局好的特点。这对产业聚集是非常有利的。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及兰州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资源立省,科技强省,贸易富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资源开发的加工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区,国际物流的综保区;交通先行,贸易搭桥,以投资换资源,以合作促发展,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能源资源的传送带,区域发展的推进器,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在地质找矿方面,一是争取找矿专项。学习青藏专项的做法,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找矿专项”,采用图幅加专题的办法申报大项目,争取国家长期持续的资金支持。二是创新找矿方式。提倡“订单式”找矿,企业预付勘查资金,找到矿按合同分享收益,找不到按成本核销;鼓励“捆绑式”找矿,将省勘查基金与地勘单位的探矿权绑在一起,允许地勘单位对好的探矿权注资,形成激励机制。三是构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实行圈内人找矿,投资人通过风险勘查市场来参与矿业开发活动。
在资源开发方面,应当尽快编制甘肃省矿业经济发展规划,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引资源,做到资源、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立足资源自给,将以采掘、加工为主导的矿业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以此带动关联产业健康发展,进而形成区域矿业经济集群。二是依托资源输入,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重点发展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为主的产业集群。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推动以回收利用和再生资源加工为主的城市矿业经济。
(作者为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2日 16 版)